7月份即将结束,目前已经包括北京、上海、浙江、山东、西藏、重庆等已经公布了养老金调整方案,剩下的地方也会在月底前全部完成,甚至不排除有的早已制定了方案,只不过还没公布而已。随着各地方案的即将公布,今年养老金调整出现了什么变化?相比去年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哪几个地方的涨钱更多一些?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
虽然目前还没看到剩下的几个地方的调整细则,不过我们还是完全可以从28个地方中看出端倪的,主要有这么4个特点:
1、定额调整标准两极化的现象有所弱化。去年各地定额调整中, 西藏达到92元,而云南最低,只有20元,相差72元。今年西藏的定额调整降到了70元,云南15元,相差55元,差距在缩小。
2、挂钩百分比,重心整体开始向上移。去年贵州的挂钩百分比最低,只有0.1%,而今年贵州挂钩百分比达到了0.7%,重庆也从去年的0.45%提高到今年的0.67%。在今年养老金涨幅下降0.2%的情况下,更是出现了多个地方大幅提高挂钩百分比的情况,比如广西挂钩百分比从1.8%提高到2.24%。
3.工龄单价出现了个别极端化的做法。整体来看,大多数地方的工龄单价在1-2元之间,不过也有个别地方今年出现极端化的做法,比如陕西,今年对工龄低于15年的,从增加16元变为增加5元,对应在单价方面相当于从1.1元降到0.3元。
4.高龄倾斜调整出现了门槛和标准的变化。在门槛方面,河南取消了对70岁以下退休人员的倾斜。北京、上海等地虽然还有对70岁以下人群的倾斜,但是标准也有所下调。从人口老龄化情况来看,将来高龄倾斜可能还会面临一定调整。此外,各地高龄倾斜的标准差距,比定额调整标准的差距还要大。比如今年西藏提高了高龄倾斜标准,最高达到了115元,而宁夏最高只有20元,相差了95元。
可以看到,虽然今年养老金涨幅都是3.8%,但是各地的调整标准并不一样,像西藏、北京、上海等地的标准水平相对较高一些,在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及倾斜调整方面,有2项及以上的标准在各地中排名靠前。同等条件下,在这些地方上涨的金额一般也会更多一些。而湖南等地的调整标准会相对低一些。
其实,这跟当地人均养老金、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等有很大关系。数据显示,西藏、上海、北京人均养老金排在前三,其中西藏人均养老金更是超过了5000元,同样上涨3.8%,当地人均上涨金额就可以达到180元,甚至200元以上。
如果不考虑高龄倾斜调整,只按定额和挂钩调整算,那么西藏至少上涨70+35*1.4+5000*2.23%=230.5元(工龄单价最低1.4元,最高有2元)。上海可以上涨61+35*1+5000*1.8%=186元,北京可以上涨36+35*3+50+5=196元。如果再获得高龄倾斜调整的线元以上。
全国31省份的养老金调整方案即将全部公布,虽然还有少数几个地方没有正式公布,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已经公布的方案中, 看四个特点,比如说各地的定额调整标准差距缩小,挂钩百分比整体标准有所提高,高龄倾斜调整出现了门槛和标准的变化,工龄单价方面,有个别地方采取了极端化的做法,等等。整体来看,由于人均养老金水平等比较高,西藏、上海、北京等地的调整标准相对更高一些,同等条件下可以多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