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对外部花花世界的认知是赵忠祥老师给的。像对待敌人一样残酷无情的严冬,像对待同志般温暖生猛的春天,遍地生灵,草莽野兽,万物复苏,人生导师赵老师看透一切,声音慈祥,循循善诱,指导我们关于生存的某些定律。
湿润多雨的青春期,《动物世界》片头曲和赵老师的解说都是刻在心底的声音。那个年代,还不讲究发声的完美统一,也不惮于在想法上标新立异。任贤齐唱《心太软》和《伤心太平洋》走红,歌迷夸赞其声线识别度很高,听上去质感像“干燥的大便”。这个比喻当时惊为天人,放到今天估计会被粉丝早早扼死在人情世故的萌芽里。
赵老师的声音识别度也很高,介于夯土和松土之间,像施过肥的养殖土,潮湿明亮。在某些特别的时刻仿若自动可以成为旁白解说。不,不是你想的那个。赵老师其实还说过:在这个舞台上,你或许不是最高超的舞者,然而你一定是最真诚的舞者。我们人类也终究不过是动物。
这个“终究”用得很好。后来,赵老师似乎亲身践行了他亲授的生存信条。再后来,发觉法国space乐队的《Just Blue》与央视《动物世界》片头曲高度重迭,不知道版权当年给了没给,毕竟那支乐队成立没几年就解散了。
现在的《动物世界》,好像是另一种动物世界了。也有可能,当年的我们尚未有能力理解这一系列野生动物科教片的奥义。我们看到的是动物在自己身上克服大自然的约束,斗闯拼干。现在重温一遍,辅以各类野生小视频,原来其实不一定是这样。因为时间关系,此处省略一千字。
如果赵老师多活过一阵,他会听到一个有力的声音宣布:“该管起来就能够迅速地管起来,该放开又能够有序地放开,收放自如,进退裕如,这是一种能力。”赵老师如果能再多活几年,他应当能亲眼见到这种能力的被验证。在剔除了野生的劣根性后,作为人类的这种先进动物,完全可以不断地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做一棵树或者植物可能不足够。虽然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韩国作家韩江笔下,成为树“就像一群活生生的巨兽,顽强而森严地守在原地”,有确定的意志决定接受或者不接受新加入者,但植物的世界里争夺阳光和养料的战争也同样可以做一部《植物世界》。不过在被管理方面,植物比动物更有天赋,“迅速管起,有序放开”,可能不再成为一种待定的不可能。
木心在《文学回忆录》里说:“你当克服这个时代—在你自己身上—成全你自己”。赵老师在《动物世界》里说:“终将有一天,所有的动物们都冲破束缚它们的樊笼。生命自有其法。”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