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我国早期的国产战斗机,很多人第一反应想到的就是歼-10。或许随着国产五代机歼-20的亮相,这款自1986年开始研制、1998年首飞的我国第一款三代战斗机不再像十几年前那般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歼-10战斗机不能继续为我国空军事业发光发热。
事实上,生产线C等多个型号,总计交付数量达到500架的歼-10系列,依旧是我国空中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歼-10A到最先进的歼-10C,我们可以看到歼-10系列战斗机越来越强的战斗力,越来越高的颜值,以及越来越适应现代化空战的技术能力。
近期,中国军网外文版放出了一组歼-10战斗机换上低可视涂装后的实战化对抗训练照片(个人认为,低可视化涂装没有普通涂装好看,不过一切为了战斗力嘛)。
从这两张照片,我们可以看到,最新版本的歼-10C战斗机看起来英姿飒爽。颜值即是战斗力,歼-10C除了拥有更漂亮的颜值,也代表着歼-10系列的最高性能。歼-10战斗机主要的发展历程历经三个阶段,从歼-10A到歼-10B再到歼-10C。发展期间,歼-10的外观改动并不大,但可以看到细节部分的优化,整体看起来越来越漂亮。更主要的是技术改进,可以说歼-10从四代战斗机跨越到了四代半。
歼-10的外形结构采用近距耦合鸭式气动布局,三种衍生机型外观有细微差别。歼-10A采用的矩形发动机进气道,并且在进气道和机身之间有六根加强筋,需要补充的是,这并不是因为歼-10A机身强度不够而做出的补救措施,而是因为这些加强筋具备导流作用,可以减少高速状态下的共振效应。
到歼-10B、C时,进气口就换成了DSI进气口,没了加强筋,更加适合跨音速作战,而且垂尾上做了切尖处理。而歼-10C和歼-10B的外观差别,只在于歼-10C背部多了1个刀型天线B挂载弹药和副油箱)
歼-10系列的主要技术改进是伴随着发动机技术更迭的,发动机技术也一直是歼-10性能提升的瓶颈。歼-10一开始采用俄制的AL-31FN涡扇发动机,这款发动机一直用到了歼-10B的主要批次,还有歼-10C的旧批次上,到歼-10C的新批次时,我们才使用了WS-10(涡扇-10)发动机,代号太行。
除了发动机,在航电系统上,歼-10B换装了无源相控阵雷达,并且可以兼容第四代空空导弹,具备全天候的空空作战和打击能力。歼-10C更是换装了有源相控阵雷达,在航电系统和武器系统上都是国产的最新技术,有更强大的整体性能。
现在我们有了歼-20,歼-10C就是这个系列战斗机的终点了吗?央视此前证实,歼-10家族会迎来新成员,在动力系统和机载雷达上有更大的改进。同时,新歼-10还会具备一定的隐身能力。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珠海航展上,有一款加装了国产矢量发动机(WS-10 TVC)的歼-10B进行了机动表演,展示了眼镜蛇机动、落叶飘等飞行动作。说不定新款歼-10也会装上这款矢量发动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