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房产 > 正文

【地评线】志存高远不可夺愿以热血护山河——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3

2023-10-27 07:08来源:互联网 点击: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千年风雨苍黄而焕发时代生机,根植于内心深处的民族气节、家国情怀、魏晋风骨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富矿。中国人向来不惹事、不怕事、能扛事。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当历史的指针拨向73年前,刚从“襁褓”中向“蹒跚学步”过渡的新中国,虽然家底不足、根基未稳、实力尚弱,却敢于向当时头号强敌掰手腕、秀肌肉,这种亮剑精神背后实际上有更多耐人寻味的中国军魂、中国力量。

  作为近几年国庆献礼的“标配”,以《长津湖》《神枪手》《志愿军》等系列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不断把当年那段异国他乡作战英雄的壮烈事迹展现在国民眼前。中国人向来注重落叶归根,迎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以及帮助志愿军寻亲等活动也折射出当下国家对于英烈的崇高礼敬和暖心关爱。

  历经两年零9个月的较量拉锯,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毛主席用诗意的语言总结胜利之道:敌人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

  行仁义之师,举正道之旗,走和平之路。“钢”与“气”的对比,实际上正是民族气节的相逢较量。当年抗美援朝的革命先烈,用热血书写了气壮山河的壮烈史诗、铸就了气冲霄汉的精神丰碑,这股“气”才是值得吾辈薪火相传的国之大者。

  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物质条件极大丰富了,国防力量极大增强了,但是一阵企图侵蚀英烈精神的历史虚无主义歪风、阴风却时不时在蠢蠢欲动。天下承平日久,对志愿军“啃冻土豆”“架人桥”等看似常人所不能的场景心怀疑窦才是最可怕的信仰动摇。

  历史的浪潮澎湃激荡,奋进的航道千帆竞发。我们无法想象那个年代战况之惨烈、条件之艰辛,但应保持一双如炬慧眼,识破恶意诋毁的“画皮”;涵养一颗感恩之心,燃旺踔厉笃行的“火炬”;练就一身过硬本领,锻造御风踏浪的“铠甲”。

编辑:admin 作者:admin
  • Tag:
------分隔线----------------------------
推广信息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