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一声手机提示音响起,正在家中准备论文的杭州留学生小陈随意瞥了一眼,瞬间愣住了。银行APP的推送通知显示,他的账户刚刚到账42.8万元。
我当时整个人都傻了,反复检查了无数次,确实是我的账户,确实收到了这么多钱。小陈回忆道,我第一反应是银行系统出错,或者是有人转错账了。
就在小陈不知所措时,一个陌生电话打了进来。对方自称是某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表示因为操作失误错将款项打入了小陈账户,要求他立即将钱款退回至指定账户,还语气急切地表示:如果不及时归还,可能会承担法律责任。
小陈差点就按照对方要求操作了,但突然想到最近看到的防诈骗宣传,决定先报警咨询。结果令人震惊——警方确认这是一种新型诈骗手段冒充公检法诈骗的升级版。
第一步:制造恐慌。骗子会冒充公检法、银行或快递公司等,告知当事人涉嫌洗钱、包裹藏毒等犯罪,要求配合调查。
第二步:资金转移。诱导当事人将资金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或者如小陈遭遇的这种情况——骗子先故意误转一笔钱到受害者账户。
如果小陈当时将钱转回去,实际上是在用自己的钱还给骗子,而那笔42.8万元的转账很可能只是骗子伪造的支票或即将被撤销的交易。民警表示。
警方数据显示,留学生群体近年来成为诈骗分子的重点目标。仅2023年上半年,杭州市就发生留学生诈骗案件67起,涉案金额高达890余万元。
留学生相对缺乏社会经验,有时与国内信息同步不及时,加上对公检法机关办案流程不熟悉,容易成为诈骗目标。反诈专家指出。
小陈的遭遇最终有惊无险,但他至今心有余悸:真的没想到骗局会以这种方式出现,差点就被骗了。希望大家都能提高警惕,天上不会掉馅饼。
目前,杭州警方已就此案展开调查,并加强对留学生群体的防诈骗宣传。年关将至,各类诈骗案件高发,市民需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遇到不明转账及时向银行和警方报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