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法制 > 正文

赵国为何舍弃易守难攻的晋阳而选择定都邯郸呢?

2023-06-22 09:11来源:互联网 点击: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正式分晋,即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魏国、韩国、赵国三太子。其中,就赵国而言,他先后建立晋阳(今太原)、中牟(今鹤壁)、邯郸(今邯郸),并于公元前372年建立新都(今邢台)作为赵之的首都。其中,就晋阳而言,就是在今天山西省太原市一带。太原西、北、东三面群山环抱,中、南为河谷平原。最高点海拔2670米,最低点760米,平均海拔800米左右。市区位于海拔800米的汾河流域平原上。左有太行山,右有吕梁山巍,后有云中、西洲山脉,前有太原平原,汾河自北向南贯穿全境。

  所以,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晋阳易守难攻是非常明显的。这也是赵氏在晋阳之战中能够长期坚守晋阳城的重要原因。与易守难攻的晋阳相比,地处中原的邯郸易攻难守。那么,问题来了,赵国为何放弃易守难攻的晋阳,选择邯郸作为首都呢?

  首先,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大清赵简子的侍从董安玉在太原盆地北端金水河北岸建立晋阳城,玄翁东侧。公元前454年,智伯率领韩、魏两族围攻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南晋园镇)。公元前453年,赵、魏、韩三家瓜分了郅的领土。由此非常明显,晋阳这座易守难攻之城直接关系到赵氏的生死存亡。如果晋阳之战晋阳败给了支氏,那么战国七杰自然没有赵国的位置。

  不过,在三大家族分晋之后,赵国还是选择了在邯郸建都,而不是晋阳。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赵国,或者更准确地说,赵氏之所以在晋阳建都,是因为这里离晋国都城更近,有利于他与其他贵族家族争夺国家权力。晋国。公元前585年(晋景公十五年),晋景公迁都于江山北面汾河与回河交汇处的新田,称新疆。晋国最后的都城在屯留。对于晋国来说,首都一直在今山西省。

  据此,赵氏的首都是晋阳,离晋国首都自然更近了。、知史等晋国官员争权夺利。因此,出于同样的原因,从春秋晚期到战国初期,魏国和韩国的首都也都在现在的山西省。不过,三大家族分晋后,赵国需要在中原展开较量。与晋阳相比,邯郸显然更接近河南等中原地区。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端,太行山东麓,北纬36°20′-36°44′,东经114°03′-114°40′之间。西接太行山,东接华北平原,与山西、山东、河南三省接壤。

  战国时期,很多相对繁荣的城市都位于河南省和山东省,如特鲁姆大良、宋国定都、商丘、齐国临淄、韩国新郑等。在这方面,在在笔者看来,邯郸在地理上比晋阳更接近这些城市,这也有助于赵国在中原地区的争霸。为此,不仅赵国迁都邯郸,魏国也迁都大良,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

  另一方面,就赵国的首府邯郸而言,西北是中山区,西部是低山区,中部是低山丘陵区中部为盆地地区,东部为冲积平原。而且邯郸东部毗邻华北平原,即靠近粮食产区。春秋战国时期,粮草供给对各国的影响无疑是非常大的。如果赵国在远离粮草产区的地方建都,这显然会增加运输成本,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同时,邯郸蕴藏着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是全国着名的煤炭和高品位铁矿石产区。——煤炭和铁资源、煤炭和铁矿石储量分别达到40亿吨和4.8亿吨。对此,在笔者看来,这些矿产资源也是赵国非常重视的资源。据文献记载,铸铁在我国出现并使用是在春秋中后期,即公元前7~6世纪左右。这种铁采用“生铁冶炼铸造法”冶炼,出铁多,杂质少,质量好。因此,这些矿产资源有助于打造武器装备,从而增强赵国士兵的作战能力。

  最后,另外,赵国定都邯郸是为了更好地对付中山,与魏国、齐国、韩国等战国争夺中原霸权。战国时期,中山对于赵国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赵武灵王即位之前,中山国依靠齐魏的支持对赵国进行骚扰,成为赵国的最大威胁。于是,赵武灵王感慨地说:“如今我心中有中山,北有燕国。”东有胡,西有林胡、娄烦、秦、汉,无强兵救之。距离中山较远的国家,自然不是那么容易。而如果邯郸是首都,毫无疑问,我们可以集中所有力量消灭中山。战国中期,消灭后中山,赵国才能开疆扩土,变强。

  除了中山,赵国还需要与魏国、齐国、韩国等战国七雄争霸中原。从地理位置上来说,邯郸距离齐国、魏国、韩国都比较近,方便赵国对抗这些诸侯国。比如五国攻齐,如果赵国还定都晋阳,他要出兵攻齐,就是千里之外,成本会比较高。综上所述,战国时期都城邯郸对于赵国来说有很多好处和需求。公元前228年,赵国国都邯郸最终被秦军攻陷。赵国家族北逃戴国,共同支持戴王贾继续抵抗秦军。公元前222年,秦国大军进攻赵王贾,赵国全军覆灭。

编辑:admin 作者:admin
  • Tag:
------分隔线----------------------------
推广信息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