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步河畔,着一双布鞋,绣着青花点点,一尾红鲤嬉戏塘中。起落轻便,双足便愿走更远的路。我想起一夜,风吹动树林的滋味唤作夜半清雅的闹意,上了一条小路,夹径而走,就通运河。
在闹意的都市中沉溺太久,不枉有些眷恋低弹的水声。柔柔地将自己留在灯下,仿佛识破那段经典的佳话,这便有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雅意。从我停留的地方望去,河水是湛蓝色发亮,映着萤火。
顺从指缝而下的便是一条通幽的小道,曲折有序亦有雅致的别名,呼——“水上游步”。何以见得这段细碎小路却有如此恩宠,将它摆放在今天的中东河上,宝善桥下呢。缘由可听听关于它的简述传说。宝善桥下立着一尊雕塑,是个仪态大方的仙子,来此桥下普济众生。续西湖那段美丽传说之后,人间便耸立着两座高山(凤凰和玉皇)守护着这颗夺目的明珠。不说王母喜好明珠的典故,也有不少游人以为西湖之璀璨光芒而吸收到更多的国外游人的目光。再者与运河相接的中东二河,亦有夜到浓时休止尽的意思。
东河启驶之地近吴山河坊街十里外,此处过河下通道便步入五里塘人家一带。沿岸高耸的树木,完全把尘世掩映在外。听其涓涓奔跑地水声,特别是站立雨后初晴的日子,闭目独亍,已然是傍晚的东河上飘起点点星辉。或似巷,或似弄,或似街,走在里头被无限的幽深包容着,亭立成一棵丁香,恍如在静止的寂寥的幽深的雨巷中幽回。五里塘河道的两岸,一组组深院老屋沿河而建,形成一条条水巷街道,正有“门前街道屋后河,深长弄堂百条多”的意思。再来,信步向前,眼前之景由桥洞串联而成,珠联璧合之象,斗富一、二、三桥,更令我独自由东西两边扶栏而过来回地走。仅为一丝石质的纹理,从掌心从足底的漩涡中勾魂而起,掌心触摸到它的柔软。正出神——我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心在看我,唧的一声,鸟儿穿过树林。
坐在河岸的边角,追溯无尽的童年,这就是东河的魅影,一支城市古老建筑的流行歌曲。如今的五里塘,经改造后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无论从河道的流水,成色,乡土人家的烟火味或是一种被阳光、雅集、小调所包裹了又包裹的弯曲小河,眼看这种风情便是系满了质感的慢生活的景象。河道两边的房屋,整齐地列入城中,在这样繁华而嘈杂的都市,这里可谓是一片闹中取静的宝地。这一代开通水上巴士以后,更靠近了原生态的五里塘人家。
历朝历代闲有文人墨客,几经三番来到此地,泛舟东河作了夜游小调,后留有《东河棹歌》及《续东河棹歌》刻本、抄本等多个版本的诗词合集。清代姚思勤在《东河棹歌(选一)》中写道:“东西桥影压横河,小粉场前水熨罗。残月晓风人不寐,中流齐唱打鱼歌。”又有诗人诸匡鼎在《夜闻东河榜歌》中吟咏:“橹声咿哑入银汉,街鼓隆隆夜将半。城门水深叫箭催,鸟啼向城城未开。谁弄水声歌水调,月堕竹窗鸾共啸。初闻似隔浔阳潮,琵琶何处风潇潇。渐听悠扬满人耳,柳岸眠鹤忽惊起。休翻子夜破青冥,莫愁高楼梦未醒。”此诗大约描写的是清代时期,诗人夜半游寻东河的景象。起首句描写了东河上的船只划向河流的尽头,傍晚岸边一些民俗风情的表演十分热闹,这种景象跟着太阳落山一直延续到深夜。远处可以听到有人唱着小调,橹声相伴,节奏合宜,此时月亮出来将竹影映入窗台,船内荡起若隐若现的琵琶声,岸边熟睡的野鹤也被这悦耳的琴声惊动。游东河夜景之后的感触诗人最终用了“休翻子夜破青冥,莫愁高楼梦未醒。”两句来结尾十分妙义。后半句重点前半句,指说这样的场景,每每都从夜晚开始一直要到天快亮的时候才结束,不怕高楼夜未醒。你说东河有多美?而它的美不仅仅体现在夜晚的风俗,情景中,更多的是体现在它也有雅致、安静的一面。
如今的中东河,无论从地理形态或文化生态去看待,双河环通之状均堪谓杭城一宝珠链。横跨双河之上大大小小的桥梁便有50余座,以此桥梁是中东河之魂,也是杭州桥梁的一座自然生态的博物馆。如今的中东河,通过市民选举的方式选出了其中的八个景点,作为两河中突出有序的景点,如:万安迭翠、庆春瓦肆、东河凤鸣等。四季鲜明,使它充斥着“春有温润之美”“夏有清幽之名”“秋有银镜普照”“冬有雪肌如玉”的美名,夜晚的中东河更是令人着迷,玲珑古朴的庭院灯,白黄蓝三色灯光转变,如梦如幻般编织爱的森林,不出百里便有一处余荫中闲聊的情侣。它们好似树上的鸟雀,一齐私语一齐歌唱。
中河和东河由南向北贯穿杭州的老城区,是杭州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居民集中、特色鲜明的两条市河。东河上13座特色桥梁,把东河切成了不同的段落,风格有序。植物在茂密的河带中,显然发挥着夜映东河畔,光照层林间的美韵,夜晚的河畔在灯下,打造出层林尽染的五光森林。如在东河船闸段的两岸,高大水杉将被连续照亮,灯光的颜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犹如中东河张开的巨大双臂,欢迎来访的夜游客人。
五柳巷历史街区、河坊街沟通段、庆春瓦肆广场等中东河的夜景将形成一个完整的夜游脉络。在杭州,还有一处具备特色的地方那就是胜利河美食街。这条街并不长,但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