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航母作战似乎一直以来都不是美军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仅仅是二战时期,美国和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爆发过大规模的航母战斗。二战结束以后,各国海军采取的发展路线各不相同,美国采取的是以航母编队为中心的发展路线,航母是舰载机的搭载平台,海军的其他舰艇主要是为了掩护航母抵近攻击目标,然后放飞舰载机对预定目标进行打击。
当时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苏联海军则走的是另外一条发展路线,他们强调战斗舰艇的火力,打造了一批火力强大的武库舰,而航母并不是苏联海军的发展重点,苏联装备了大量的重型反舰导弹,但是射程600公里以内,自然也无法直接命中航母,况且美国航母自身的防御圈也非常大。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海军并未重点发展过反航母战术。毕竟自家的航母性能先进,并且,并且作战范围比较广,很长时间内,美国的航母并未受到威胁。
然而进入21世纪后,世界海军的发展趋势却突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中国海军,不仅实现了航空母舰“从无到有”的转变,更是研发出先进的电磁弹射航空母舰、新型隐身舰载战斗机,这些先进武器的出现,让美国海军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他们原本倾尽全力打造的三大岛链,在如今的中国海军面前也已经不值一提,中国海军的舰艇随时都能前出第一岛链进行远洋航行训练,这一岛链已经名存实亡。
中国海军的航母编队甚至直接靠近美国的海外基地,使得美军惊慌失措,紧急出动海军舰艇进行监视。这一系列的变化,迫使美军开始重视反航母作战能力,以此来遏制日益强大的中国海军。如此惊人的角色互换,也正体现出中国的发展迅速和技术先进,攻守转换,寇可往,吾亦可往。对美国来说,他们绝对不愿意看到日益强大的中国海军对其海上霸权构成任何威胁,自然会上蹿下跳。
此前美国并没有大力发展反舰导弹,尤其是空射型反舰导弹,冷战结束后,美国甚至大刀阔斧砍掉了多个空射型反舰导弹的研发项目,但如今面对中国海军的迅速发展,美国不得不重新上马了新型反舰导弹研发项目。在美国的观点中,他们需要一款能够多方位使用的反舰导弹,能够被海军舰艇、空军轰炸机等多个平台所使用,导弹的战斗部要达到1000磅,射程要能够达到900千米。
根据美国军方的需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其研发出了一款隐身反舰导弹LRASM-A,最佳的发射平台是美国空军的B-1B战略轰炸机。这种轰炸机能够搭载24枚新型反舰导弹,如果美军一次性出动4架B-1B轰炸机,那么就能投放96枚反舰导弹,对中国海军的航母编队实施饱和攻击,同时这种导弹还具备比较出色的隐身性能,能够突破航母编队相控阵雷达的搜索。
这款反舰导弹主要装备美军轰炸机,F-35隐身战机,包括美国海军的最新濒海战斗舰,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但是真正的性能如何?这款导弹最初最大的优点就是隐身能力,但是真的隐身么,就拿射程来说,不足1000公里,还是依靠战机和轰炸机抵近目标发射,但是如果对方有很强的防空能力和反制能力,这种武器再先进也是摆设,甚至是导弹的靶子。
虽然美国将这款导弹吹得神乎其神,甚至还有美国媒体表示这款导弹是“中国航母的噩梦”,但这款导弹真的能像美国媒体所说的那样,对中国海军造成巨大的威胁吗?美国的武器发展近些年一直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在研发的时候总是被吹得天花乱坠,但是在真正面世以后,又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奇葩问题,轻则返厂检修,比如“福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重则项目被砍,永不再造。
这款导弹虽然从纸面数据上来看的确非常先进,但是仔细分析以后,这款导弹对中国海军航母编队造成的威胁的确有限。首先是这款导弹最大的卖点隐身性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没有在任何官方宣传资料中提及隐身性能。按照美国人的脾气,但凡有一点隐身能力,宣传资料上还不得吹得天花乱坠,如果美国人自己都闭口不谈,那么大家也都明白了。就算这款导弹有隐身能力,中国军事发展最重视的就是隐身与反隐身能力,美国完全点错了科技树,更何况这款导弹还是亚音速导弹,完全无法与中国的超音速和高超音速导弹相比。
美国想要对中国海军构成威胁,轰炸机就必须抵近发射,而轰炸机的发射距离也处于中国海军歼-15舰载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以内,想要发射也处于极大的危险之中。即便是成功发射了,要飞行20多分钟才能击中目标。而我们的驱逐舰和护卫舰搭载的数百枚中远程舰空导弹足以反应过来,比如航母编队的4艘驱逐舰就能拦截100枚导弹,这个拦截率还是非常高的。
就算导弹能够侥幸突破055型导弹驱逐舰、052D型导弹驱逐舰、054A型导弹护卫舰和歼-15舰载战斗机共同构筑的防空火力网,航母编队所搭载的1130近防炮也能构筑起最后一道防线,每分钟一万发的射速打亚音速导弹还不是手拿把掐?所以,美军提出的打击能力真的要打一个问号,无法对付中国航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