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单位提出的《坚持“抢育结合”筑牢我省工业软件发展根基》(第0567号提案)收悉,我厅高度重视,经商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等相关部门,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工业软件发展,陆续出台《四川省“十四五”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四川省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成都市推进工业软件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成都市高端软件产业链培育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工业软件发展。依托良好的工业软件资源禀赋和发展环境,我省以先进制造重点领域为切入点,目前已初步形成航空装备制造、航空航天仿真设计等工业软件产业链,涌现出成飞、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一批优秀软件企业,形成了CFD流体仿真、FPGA测试验证、FastCAE平台等一批拳头软件产品。2023年,全省工业软件收入179.9亿元,同比增长15.5%,占软件产品收入比重达12.7%,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呈逐年扩大趋势。但我省工业软件产业还存在发展相对滞后,产业规模较小,应用场景缺乏,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在重点关键领域缺乏核心技术和产品。
工业软件作为现代工业制造的“灵魂”,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深度融合的关键核心,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也是提升我省工业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构筑未来发展优势的新赛道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是作为重要战略资源进行长期布局,列入我省标志性产品重点推进。目前全省正以标志性产品为抓手,征集遴选培育标志性产品链主企业,推动六大优势产业集链成群发展。二是将工业软件纳入我省《四川省软件首版次推广应用指导目录》,引导工业软件企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品创新,鼓励重点行业应用成熟可靠工业软件产品和服务。三是围绕工业基础软件等六大方面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从2023年开始,组织开展产业基础领域(含工业软件)揭榜攻关任务。去年,6家企业成功揭榜工业软件(含基础软件)领域攻关任务,获配套支持资金超过400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统筹谋划,主动融入国家工业软件产业发展总体布局,找准定位,推动建立工业软件发展良好环境。
一是梳理优势技术产品清单。为充分了解我省工业软件存在的差距和优势,推动工业软件产业深入发展,经济和信息化厅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正在梳理全省工业软件优势技术清单、产品清单和典型工业软件应用场景清单。二是积极支持天府软件园创建以工业软件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园,加快引进、培养、集聚工业软件领域相关企业和人才资源,实现协同发展。截至2023年,天府软件园已聚集300余家工业软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领域涌现了一批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成熟工业软件产品。三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聚焦研发设计软件(CAE、EDA、CAD等)、生产控制软件(MOM、PLC等)、运维服务软件(MRO、PHM等)以及嵌入式软件(轨道交通、智能钻井、卫星载荷等领域)4个赛道大力发展工业软件。四是围绕建立开源社区,打造良好开源生态,2021年以来,经济和信息化厅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开展了工业软件开源托管平台建设探索,对国内外核心开源工业软件相关代码进行镜像备份。目前已镜像了63份开源代码,覆盖工程仿真与深度学习等核心工业应用领域,初步具有开源项目托管、开源项目版本框架管理等功能。2023年,举办了第21届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开源软件生态合作洽谈暨2023四川开源软件生态合作大会,开展并完成川渝工业软件开源生态建设课题研究任务。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寻求国家重点支持,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为抓手,进一步推动工业软件创新应用。同时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推进工业软件开源托管平台建设,筹划建立并运营工业软件开源社区,支持鼓励企业贡献更多工业软件开源代码,科研院所专家、高校师生、软件开发人员积极参与开源项目。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软件特别是工业软件高层次人才育引工作。一是依托“天府峨眉计划”“天府青城计划”,已累计遴选130余名软件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成都市实施的“蓉贝”软件人才百千万引育计划,已累计评聘400余名“蓉贝”软件人才。二是为激励高校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举措》《四川省支持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奖励办法》《四川省支持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单列高校引才育才奖补资金,支持高校引进培养包括软件领域在内的顶尖、领军、拔尖、储备4类高层次人才。三是积极加强软件领域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全省15所高校共拥有45个一级学位授权点、37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覆盖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等领域,软件领域相关学科共有在校研究生23864人;全省42所普通高校开设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2个软件领域相关本科专业,54所高校设置软件领域相关专科专业点308个。四是成立了四川省普通本科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长期从事计算机领域研究和软件领域相关工作的专家担任委员,对软件领域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进行研究、咨询、指导、评估和服务。五是支持立项建设软件领域的国家级新工科项目6个、省级新工科项目7个;支持指导省内相关高校、企业筹建联合实验室,做好工业软件亟需人才培养。目前,成都赢瑞科技有限公司、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已与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共建了工业软件方向的联合实验室。六是支持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创建并获批国家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支持在川6所高校立项建设省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鼓励高校创新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式、共建工程实践教育基地,推动示范性的高质量软件领域人才培养。
下一步,我省将继续实施人才育引相关政策措施,支持符合条件的大中专院校设置软件领域相关专业,推进软件领域新工科建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在新工科、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实践教学项目、教材建设、创新创业示范课程等方面给予项目申报支持。同时完善协同育人机制,鼓励高校加强与科研院所、软件企业紧密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软件人才。
以全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工作为牵引,深入推进我省自主工业软件应用迭代,培育壮大我省工业软件市场。一是印发2024年四川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工作要点,制定“智改数转”供应商管理规范,遴选发布供应商目录和重点产品、服务供给清单。二是组织市(州)开展工业企业诊断评估,推动工业软件供应商根据诊断结果量身制定方案,推动工业企业需求与工业软件产品对接落地。三是成立四川省工业软件学会、成都市工业软件发展联盟,助力我省工业软件产业发展。四是积极鼓励科研院所、企业剥离内部信息化部门,成立独立软件公司,从赋能单位内部拓展到赋能行业领域。
下一步,将继续以全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工作为牵引,以推动天府软件园创建以工业软件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园为抓手,深入实施《成都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培育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5)》,大力引培优秀工业软件企业,开展工业软件关键技术攻关,丰富工业软件产品供给,推出一批应用解决方案,推动我省工业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推动改革工业软件招投标比选机制,鼓励省内成熟工业软件产品“走出去”,逐步占领市场。
贵单位提出的《坚持“抢育结合”筑牢我省工业软件发展根基》(第0567号提案)收悉,我厅高度重视,经商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等相关部门,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工业软件发展,陆续出台《四川省“十四五”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四川省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成都市推进工业软件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成都市高端软件产业链培育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工业软件发展。依托良好的工业软件资源禀赋和发展环境,我省以先进制造重点领域为切入点,目前已初步形成航空装备制造、航空航天仿真设计等工业软件产业链,涌现出成飞、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一批优秀软件企业,形成了CFD流体仿真、FPGA测试验证、FastCAE平台等一批拳头软件产品。2023年,全省工业软件收入179.9亿元,同比增长15.5%,占软件产品收入比重达12.7%,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呈逐年扩大趋势。但我省工业软件产业还存在发展相对滞后,产业规模较小,应用场景缺乏,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在重点关键领域缺乏核心技术和产品。
工业软件作为现代工业制造的“灵魂”,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深度融合的关键核心,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也是提升我省工业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构筑未来发展优势的新赛道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是作为重要战略资源进行长期布局,列入我省标志性产品重点推进。目前全省正以标志性产品为抓手,征集遴选培育标志性产品链主企业,推动六大优势产业集链成群发展。二是将工业软件纳入我省《四川省软件首版次推广应用指导目录》,引导工业软件企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品创新,鼓励重点行业应用成熟可靠工业软件产品和服务。三是围绕工业基础软件等六大方面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从2023年开始,组织开展产业基础领域(含工业软件)揭榜攻关任务。去年,6家企业成功揭榜工业软件(含基础软件)领域攻关任务,获配套支持资金超过400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统筹谋划,主动融入国家工业软件产业发展总体布局,找准定位,推动建立工业软件发展良好环境。
一是梳理优势技术产品清单。为充分了解我省工业软件存在的差距和优势,推动工业软件产业深入发展,经济和信息化厅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正在梳理全省工业软件优势技术清单、产品清单和典型工业软件应用场景清单。二是积极支持天府软件园创建以工业软件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园,加快引进、培养、集聚工业软件领域相关企业和人才资源,实现协同发展。截至2023年,天府软件园已聚集300余家工业软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领域涌现了一批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成熟工业软件产品。三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聚焦研发设计软件(CAE、EDA、CAD等)、生产控制软件(MOM、PLC等)、运维服务软件(MRO、PHM等)以及嵌入式软件(轨道交通、智能钻井、卫星载荷等领域)4个赛道大力发展工业软件。四是围绕建立开源社区,打造良好开源生态,2021年以来,经济和信息化厅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开展了工业软件开源托管平台建设探索,对国内外核心开源工业软件相关代码进行镜像备份。目前已镜像了63份开源代码,覆盖工程仿真与深度学习等核心工业应用领域,初步具有开源项目托管、开源项目版本框架管理等功能。2023年,举办了第21届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开源软件生态合作洽谈暨2023四川开源软件生态合作大会,开展并完成川渝工业软件开源生态建设课题研究任务。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寻求国家重点支持,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为抓手,进一步推动工业软件创新应用。同时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推进工业软件开源托管平台建设,筹划建立并运营工业软件开源社区,支持鼓励企业贡献更多工业软件开源代码,科研院所专家、高校师生、软件开发人员积极参与开源项目。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软件特别是工业软件高层次人才育引工作。一是依托“天府峨眉计划”“天府青城计划”,已累计遴选130余名软件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成都市实施的“蓉贝”软件人才百千万引育计划,已累计评聘400余名“蓉贝”软件人才。二是为激励高校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举措》《四川省支持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奖励办法》《四川省支持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单列高校引才育才奖补资金,支持高校引进培养包括软件领域在内的顶尖、领军、拔尖、储备4类高层次人才。三是积极加强软件领域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全省15所高校共拥有45个一级学位授权点、37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覆盖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等领域,软件领域相关学科共有在校研究生23864人;全省42所普通高校开设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2个软件领域相关本科专业,54所高校设置软件领域相关专科专业点308个。四是成立了四川省普通本科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长期从事计算机领域研究和软件领域相关工作的专家担任委员,对软件领域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进行研究、咨询、指导、评估和服务。五是支持立项建设软件领域的国家级新工科项目6个、省级新工科项目7个;支持指导省内相关高校、企业筹建联合实验室,做好工业软件亟需人才培养。目前,成都赢瑞科技有限公司、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已与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共建了工业软件方向的联合实验室。六是支持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创建并获批国家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支持在川6所高校立项建设省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鼓励高校创新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式、共建工程实践教育基地,推动示范性的高质量软件领域人才培养。
下一步,我省将继续实施人才育引相关政策措施,支持符合条件的大中专院校设置软件领域相关专业,推进软件领域新工科建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在新工科、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实践教学项目、教材建设、创新创业示范课程等方面给予项目申报支持。同时完善协同育人机制,鼓励高校加强与科研院所、软件企业紧密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软件人才。
以全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工作为牵引,深入推进我省自主工业软件应用迭代,培育壮大我省工业软件市场。一是印发2024年四川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工作要点,制定“智改数转”供应商管理规范,遴选发布供应商目录和重点产品、服务供给清单。二是组织市(州)开展工业企业诊断评估,推动工业软件供应商根据诊断结果量身制定方案,推动工业企业需求与工业软件产品对接落地。三是成立四川省工业软件学会、成都市工业软件发展联盟,助力我省工业软件产业发展。四是积极鼓励科研院所、企业剥离内部信息化部门,成立独立软件公司,从赋能单位内部拓展到赋能行业领域。
下一步,将继续以全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工作为牵引,以推动天府软件园创建以工业软件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园为抓手,深入实施《成都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培育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5)》,大力引培优秀工业软件企业,开展工业软件关键技术攻关,丰富工业软件产品供给,推出一批应用解决方案,推动我省工业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推动改革工业软件招投标比选机制,鼓励省内成熟工业软件产品“走出去”,逐步占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