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要是中产们仔细琢磨了,时任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的这句善意提醒、甚至警告,今天就不会看到如此多惨剧了。不过,也难说,在动辄2倍收益的诱惑下,多少人能把持得住。
6%这个数字怎么来的呢,为什么不是5%或7%?这主要取决于无风险利率,即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当时央行还没降息,这个数字在4%以上都很常见,2018全年平均值大约是3.6%。
也就是说,郭主席往上加了2个百分点。在4%~6%之间,虽然不像国债一样有国家信用担保,但仍然只有一点风险,比如当时的银行理财普遍就是这个收益,尽可以放心投。
按这个逻辑类比到今天,收益率高于4%就要打问号了。因为伴随央行连续降息,目前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跌破了2.5%,最近更是只有2.2%,甚至不排除未来进一步下降。
2.5%是一个警戒线,过低就会导致整个社会的风险偏好下降,市场活力降低,非常容易使经济陷入紧缩的恶性循环,可以参考日本的例子,过去差不多15年,日本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都在1%以下。
因此,央行应该会想方设法守住2.5%,对投资者而言,2.5%~4.5%是一个比较安全的区间,差不多也是银行理财的收益率,再往上,就要做好损失本金的准备了,劝你谨慎。
具体央行是如何干预的呢?因为债券价格与收益率成反比,简单说就是要把价格打下来,即要么扩大国债供给、要么减少需求。
可是由于市面上能投的优质资产实在太少,比如A股常年在3000点附近徘徊,连老胡一年都亏了10%,保险、私募和信托等雷声更是不绝于耳,导致几乎所有人一窝蜂涌向了国债,因此央行需求端能做的不多。
供给端呢,目前央行持有约1.5万亿国债,占总规模的近5%,但绝大部分无法在二级市场交易,因此要平抑价格,在多次向市场警告无果后,就只剩下主动做空一条路了,前几天已经开始行动了。
以上,只是些技术细节,不重要。归根到底,国债收益率是由政策利率决定的。比如,三年前美联储零利率时,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就在1%以下,现在5.5%时,就提高到了4.5%~5%。
于是,其实我们要问的是,未来中国还会降息吗?答案100%肯定,在房地产没有彻底复苏之前,降息进程不会结束,无非时间快慢的问题,目前最主要的政策利率,七天逆回购仍有1.8%。
同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仍会下降,跌破2%都有可能,央行干预也无法改变长期走势,不过那时间就长了,可能要三五年了吧。
最后再科普一下,为何这几年理财爆雷如此之多。其实,它就是房地产坍塌在金融领域的表现,比如,已经进入破产程序的中植,17年时投往房地产的资金仅占7%,到20年就提高到了18%,不爆你爆谁。
事实上,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我是完全不建议大家搞理财的,银行虽然利息越来越少,但总归是安全的(大银行),理财面子上是能获得较高收益,但你完全不知道什么时候雷就突然爆了。
当大家都赚不到钱、经济进入存量模式时,安全才是最好的收益,你凭什么认为,自己可以割到别人身上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