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好景不长,在作为焦点话题的接连不断的降价操作淡化之后,车辆失控导致的交通事故再次成为焦点。
不得不佩服这位司机的驾驶技术,在车辆失控并以高速行驶的过程中,车辆经过桥梁时后轮弹起,此时几乎失控;但是司机以娴熟的驾驶技术修正了车辆行驶轨迹,时候经过十字路口的时候又有明显的避险操作,绕过这两台白色轿车的动作可谓行云流水。最重要的是最终的碰撞时头脑一定非常清晰!因其选择撞击的不是路边的轿车,而是整备质量足够大且车身强度非常高的公交车,只有撞击这台公交车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造成人员伤亡。
这个司机显然是不需要去接受单独“教育”的,虽然不知道这是什么品牌的汽车,但是汽车失控的原因应当是车辆系统本身出现了错误吧。
一个能够在两次极度危险的场景中通过驾驶技术修正行驶轨迹并控制车身姿态的司机,难道会把油门当成刹车吗?简直是天方夜谭。除非是车主想自杀!但从结果来看应当没有这种可能性。
这个模式说白了就是“高强度动能回收模式”,所有新能源汽车都有这个模式,只不过特斯拉汽车的设定比较特殊。
动能回收是通过车辆滑行过程中的惯性力,以传动系统反向拉动驱动电机运转;在燃油车上这叫作“发动机制动”,但发动机制动只是让内燃机以固定的转速运转以限制输出功率,功率决定车速,所以发动机制动不如叫做“发动机限速”,当然前提是要配合不同的变速箱的前进挡。
电动机运转的过程中可以发电,发电机和驱动电机其实是功能互通的;所以发动机制动的过程是费油的,而动能回收的过程是能补能(发电)的,于是动能回收就会设定出不同的等级。
把发电功率调高等于让驱动电机运转的阻力加大,能在高功率发电机的过程中快速降低车速。反之,将功率调低则能够降低发电功率,但减速的感觉不会很明显,这样能避免松油门产生的顿挫感。
于是动能回收也就有了多个可调的等级,正常驾车应选择“弱”,这样才能做到平顺减速;但是特斯拉的Model 3参数图片)和Model Y比较特殊,绝大多数车辆的版本都不能调整强度,默认强度就是“强”,松刹车会有明显的减速拖拽感,所以这两台车的驾驶品质真的是不敢恭维。但是这样的设定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能有效补偿续航,貌似工具车更适合用这种设定。
这是一个比较反常理的设定,正常的汽车在轻踩电门或油门的时候都是缓加速,可是这两台车却是减速;这就很容易让不熟悉车辆的司机认为踩错了踏板,于是就会切换踏板并造成车辆失控。
但是熟悉车辆的司机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而且在类似的案例中,持续很长时间的加速和高速行驶过程中,如果说司机一直不能发现踩错踏板那就有些牵强附会了。
发生类似的交通事故的话,不论是什么品牌的车,其问题应当都是电控单元或主控单元的系统逻辑存在漏洞;当然这里不是说特斯拉就有问题,这个美国新势力汽车品牌主攻的就是智驾系统,现在无法对特斯拉的智驾系统的可靠性做出评价,只知道其Model X官网上的自动驾驶展示视频是其创始人要求员工进行作假的。
假设某个汽车厂商所研发的驾驶系统存在漏洞但没有能发现,或发现之后也不具备修改的能力;其漏洞又是在通过单踏板模式减速时,一旦出现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的介入并导致控制程序启动牵引力输出以修正车身姿态的操作,程序则会在修正过程中多次输出动力;同时因单踏板模式轻触后导致车辆减速而造成司机误判,随后加大电门踏板的深度以尝试加大刹车力度,程序有没有可能将操作指令默认为加速,并且在大量数据的运算中陷入死循环呢?这个可能性应当不是没有。
但只要车辆有绝对的“刹车优先”的设定也没有问题,因为刹车踏板会直接控制制动器总泵,这个操作指令也可以关闭掉前提所有运行程序;不过貌似也有个别车的刹车踏板也关联并将动能回收作为最优先的设定,所以即便没有踩错踏板,刹车动作先触发动能回收也是有可能造成程序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