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必成是麻城人,生在贫苦之家。1928年加入赤卫队,当年入青年团。次年加入红军,再次年入党。可以说是一位老革命,无论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都有他的战绩,甚至在孟良崮中指挥人马击毙了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整编第74师中将师长张灵甫。后来的抗美援朝中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还是中共第十、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中共第十二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可以说是战功赫赫的军人,就是这样一个干将在一场大战前夕却突遭调令。
这就是十年中越边境战争,开战之前。王必成任昆明军区司令员,1979年一月,他接到调令命他转任武汉军区司令员,而原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则任昆明军区司令员。军委对于战前换将的考量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王必成接到命令后,展现了他的作风。其心情虽复杂,在之前即将开战的消息他是知道的,为此还向下面做了些工作。但也是坚决服从命令,立刻做好了交接。1月12日离开昆明,到了武汉。
待到战争开始,武汉军区的作战室内,王必成同军区其他领导一同研究战事。武汉军区也调了近五万官兵开赴战场,参战20余日,胜利的完成了任务。有3万多人立功受奖,30多连队及个人受到军委和军区授予的荣誉。
王必成为弥补自己上不了前线的遗憾,就将自己的儿子和疼爱的小女儿送向前线,连怀孕的儿媳也跟着去了。其夫人陈瑛曾对王必成担心的表示咱们的儿媳妇虽然怀孕了,医院也不打算让她去,但她非要去。王必成听后表示:“很好嘛!这才像我家的媳妇。”接着说:“让她去!我不能参战,但我们家有三个半人参战,此愿可遂,此志可明了。儿女承父志,堪慰老将心。”可见老将雄心依旧。
他时常与前线的儿女通信,其儿女也决心为国立功。这让他很欣慰,告诫儿女要听从指挥,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后来,儿子、女儿和以前的保卫干事都荣立了战功。
老一辈人经历过艰苦岁月,所以生活上很朴素,王必成也如此。生活始终清淡,此外还立了规矩“五不许”,即:不许参政,不许到秘书办公室看文件,不许以他的名义办任何事情,不许乘坐配给他的汽车,不许搞特殊化。
自己也做出了表率,到武汉任职后。除了在军队视察外,还到地方拜访。因为王必成已经67岁,年老体弱,地方领导本想约时间去拜访,不想王必成先至。王必成幽默的说:“我是湖北人,入乡拜土地,还是我先来看看父母官。”有次视察部队时,路过家乡顺便看望亲朋,祭拜父母。陪同的县领导见到其父母的墓简陋,提议修缮一下。王必成坚决说:“没有必要,不要把钱用在这上面,不要浪费群众的工分。”
他还有一条盖了几十年的米黄色旧毯,这条毯子不一般。这原本是抗日时他在季家市打日军据点缴获的战利品,分给了部下徐绪奎。王必成同他一起参加过鄂豫皖苏区和川陕苏区的创建,共走过长征。1940年9月6日在一次对伪军战斗中,徐绪奎牺牲,牺牲前嘱咐警卫员将毯子给王必成。珍爱战友情的王必成将这条毯子,从战争年代一直用到和平的新时期。即使女儿给他买了崭新的羊毛毯,他也不换。讲“盖着它有意义”。这条毯子王必成用了四十九年,直到去世,补丁约十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