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中坚力量,管虎的导演生涯较为平稳,执导过的作品许多都可圈可点。管虎执导过的电影,剧本多数由他参与创作,这是他保持电影创造力的一种方式。《八佰》不是管虎执导的第一部抗战题材电影,有别于《斗牛》对人物和人性的刻画,以及《厨子戏子痞子》中展现的剧情反转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八佰》寻求的是一种共鸣,是对先烈们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礼赞。
在《八佰》之前,抗战题材的电影很少能成为票房黑马。2016年上映的电影《我不是王毛》在上映后收获了良好的口碑,豆瓣评分为7.9分。可惜这部小成本的黑白电影没能实现票房的逆袭,最终的票房只有263万元。2017年上映的电影《捍卫者》与《八佰》同样以淞沪会战为背景,上映后的口碑也不错,但主创阵容的低调和宣传力度的不足,令这部电影只收获了一千万元的票房。
可以说,《八佰》为抗战题材电影创造了可能性。喜剧题材和科幻题材的电影常常能成为票房黑马。喜剧片老少咸宜,在阖家欢乐的节日备受青睐。而科幻片抓住了观众的猎奇心理,以炫目的特效吸引观众的眼球。对于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观众多多少少有些审美疲劳,《八佰》的成功,为抗战题材电影创造了可能,好比《哪吒之魔童降世》为国产动画电影带来了希望。一个动人的故事,加上有分量的主创阵容,以及适当的宣传,这是《八佰》给予抗战电影的启示。
电影《八佰》取得了30.63亿元的票房成绩,那么,片方能分到多少呢?按照票房分账比例,片方能分到11亿元。《八佰》的拍摄成本为5亿元左右,加上宣发费用,《八佰》最终的利润还是十分可观的。
电影《八佰》成为了管虎导演生涯中由自己独立执导的最卖座的一部电影。二十余年的导演生涯,管虎执导过许多风格迥异的作品,在稳扎稳打中形成了自己的电影风格,作品的质量观众有目共睹。张译和王千源的演员生涯都经历了一段摸索的时期,在那段时期里,他们默默锤炼自己的演技,等待机会。之后,张译通过《我的团长我的团》、《我和我的祖国》等剧集得到了观众的认可,王千源也通过《绣春刀》、《“大”人物》树立了荧幕硬汉形象。默默努力的电影人,体现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道理,重视每一次机会,尽可能地诠释好一个人物,呈现好一个故事。《八佰》为抗战电影创造了可能性,从整个电影行业来看,《八佰》的启示也耐人寻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