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汽车 > 正文

记录奋斗足迹这本《个人成长志》助力他们飞出新航迹

2024-06-19 20:49来源:互联网 点击:

  夏日高原,依然风劲天寒。夜色中,空军航空兵某部飞行一大队飞行员刘梓良,驾驶战机完成高难度课目训练后顺利返航。

  “恭喜你,再次取得新突破!”结合多种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后,飞行教员蔡士阳对刘梓良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并将相关情况记录在《个人成长志》上。

  厚厚的《个人成长志》上,除了清晰呈现刘梓良成长路上的每次收获外,还记录着他成长成才的奋斗历程。

  一次,某型战机正式列装,刘梓良决心在新领域闯出一片新天地。然而,他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发现,之前积累的一些飞行经验不太“灵”了,有的飞行技巧放在新装备上不管用了,甚至此前养成的飞行习惯还影响了训练效率。几次考核之后,面对不尽如人意的成绩,他有些泄劲。

  “万事开头难,每个人前进的一小步就是单位的一大步。全新领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对每名同志都是新挑战,也是新机遇。勇于抓住机遇创造新成绩,才是青年人应有的精气神。”刘梓良的情况引起了蔡士阳的注意。为此,他主动找到刘梓良谈心,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鼓励他敢于突破过去、奋力成就自我,并安排骨干与其结成帮带对子,一起围绕机型差异点、理论重难点、个人弱项点展开补差训练。一段时间后,刘梓良各方面进步明显。

  在此基础上,该大队举一反三,围绕教育经历、技能基础、个人成才期待等摸底官兵情况,以深入开展“新时代奋斗观”大讨论为契机,结合练用新装备实践,引导大家进一步鼓足干事创业劲头;建立《个人成长志》,记录每名飞行员成长路上的每一次进步、每一分收获、每一项荣誉,在激发荣誉感的同时,为明晰个人发展路径、制订阶段努力目标提供参考;定期组织官兵开展“成长回头看”,围绕目标任务完成、阶段能力提升等方面情况查摆不足,明晰下一步用力方向。

  此后的一段时间,刘梓良得空就找到教员请教难点问题,并在帮带对子指导下自主加强模拟训练;每天夜里都加班复盘白天训练情况,逐步弄清了新机型平台差异、操纵特点规律等。“翻阅《个人成长志》,自己的每一项成绩都历历在目,一步一个脚印的进步,也让我对未来更加有信心。”谈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刘梓良感慨地说。

  首次挺进海空、首次高原砺兵、首次参加体系联训、首次到大漠戈壁驻训……记者浏览《个人成长志》,他们创造的多个“首次”映入眼帘。“成长志记录了官兵个人的高光时刻,也见证着大队建设发展走过的历程。”该大队干部程子伦说,大队成立时间较短,缺少英模单位的厚重积淀,他们在工作中注重用发生在官兵身边的奋斗故事,激励大家奋力书写属于自己的“首次”。

  参与并见证该大队“首次”最多的,当属老飞行员崔明巍。作为单位的专业骨干,崔明巍有着30多年的飞行经历。上高原之初,有人担心他年龄较大,身体可能吃不消。他却态度坚决:“高原训练需要有经验的老同志。作为一名老兵,我更要把这个担子挑起来!”

  后来,崔明巍用行动兑现了诺言。训练中,他克服不良环境条件影响,带头研练新装备,大胆改进高原起降技巧方法,多次带战友完成高原机场夜间适航任务,被上级表彰为“岗位先锋”。

  近日,又一批新员加入该大队。为此,程子伦和战友系统梳理《个人成长志》,从中遴选典型故事集、改装先锋榜、大项任务记等内容,区分“奋进的足迹”“团队的记忆”等开展专题图片展、微视频展播,用团队奋斗故事鼓舞新员扎根高原、接续努力。

  “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攻坚故事,一幕幕热火朝天的奋斗场景,令人感动、催人奋进。”新加入的飞行员张轩说,驻地环境条件艰苦、单位建设基础薄弱、大项任务艰巨,但通过一茬茬官兵的接续奋斗,各项工作取得显着成效,发展的“翅膀”越来越硬、建设的底气越来越足,“我很荣幸成为其中一员,将在岗位上用新的奋斗创造新的成绩”。

  前段时间,飞行教员姜吉春连续在外执行任务,几个月的奔波在他脸上留下一片“高原红”。他的办公桌上,依次摆放着动态更新的大项任务安排表和新员改装计划表。刚结束任务返回单位,姜吉春便开始着手筹划新飞行员带教与培训工作。

  “参照飞行员《个人成长志》提供的第一手资料,我制订相关工作计划的针对性更强了。”姜吉春说,他结合官兵前期训练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一步完善新飞行员培训方案,并根据骨干优长让他们与新战友结成对子,开展“一对一”帮带,助力大家快速成长、早日在新的空域飞出新航迹。

编辑:admin 作者:admin
  • Tag:
------分隔线----------------------------
推广信息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