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料、刮浆、裁布、镶拼,代悦用一个月时间终于缝制好一件旗装。袖口处的“十八镶滚”技法格外引人注目。
41岁的代悦是吉林乌拉满族十八镶滚传统制作工艺传承人。她从2011年开始钻研这门技艺,并熟练运用到满族服装的制作中。2019年,代悦还受邀参加俄罗斯萨马拉国际时装周,其作品在压轴演出中国风主题大秀中登场。
代悦所在的吉林市是满族发祥地之一,满族服饰的制作至今仍保留着传统技法。满族服饰镶滚工艺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在装饰方面比较繁复,以精巧细致为上品,缝制技艺细腻而厚重,领、袖、襟、裾都有多重宽阔的镶嵌滚边。
在代悦的记忆中,儿时穿的棉袄、裙子都是姥姥一针一线缝制的。“那时的一字扣就是十八镶滚的技法,比较简单的一种手法。”代悦说,镶滚工艺从三镶三滚、五镶五滚,发展到如今的“十八镶滚”,使得旗装极尽奢华。
代悦在当地开了一家旗装店,26岁的陈旭山是店里的常客。他自称是中式服装的“迷弟”,衣柜里的中式服装占了一半。陈旭山不仅爱穿旗装,还热衷于制作。
正读大学的陈旭山经常在宿舍里当“裁缝”,有时还去图书馆找历史资料考证。为了裁剪出心仪的衣裳,他常找代悦学习盘扣技法。“像旗装的刺绣、镶边,十八镶滚的技艺都可以用在时装上面。”
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陶瑞峰认为,现在年轻人愈发自信,中式元素正受到他们的推崇。有民族特色的图案、造型、色彩、技法等已广泛应用到服装设计等环节。“像满族等民族服饰特点鲜明,能够彰显个性,吸引不少受众。”陶瑞峰说。
代悦的设计图稿很受年轻人的欢迎,提花缎和香云纱面料的旗装也成为年轻客人的首选。代悦非常喜欢与客人商讨具体制作细节,她们都希望做出一件完美的旗装。
中国的桥,千姿百态,瑰丽多彩,从古至今如同道道彩虹,横亘华夏大地,创造了灿烂文化与辉煌成就。
进入夏天,在位于青海省西宁市的西宁熊猫馆,饲养员为馆内的4只大熊猫准备了西瓜、胡萝卜、苹果等食材,丰富食物内容,调整大熊猫的饮食结构。
近年来,天津持续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并合理利用开发。目前,天津已建成多个亲海主题公园及沙滩景区,为市民和游客提供看海亲海的休闲场所。
盛夏时节,北京市圆明园遗址公园内二百多个品种的一千余亩荷花盛开,吸引大批游客和市民前来赏荷避暑。
“我们将及时总结本次演练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完善水上应急处置程序,加大水上救助装备建设,不断提升水上救助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保障民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李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