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泸州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立足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和宜宾泸州组团建立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功能定位,统筹整合、优化升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以高效服务促进创新创造,以精准服务促进转化运用,以集成服务提升保护能质效,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有力支撑泸州产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立足便民利企优化服务阵地。四川省(泸州)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于2023年12月15日正式揭牌,整合了保护分中心、运营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和业务受理窗口等,实现了知识产权事务全链条、集成式办理。目前办公面积达1500余平方米,依托公共服务平台开设线个,设有知识产权服务超市1个,多功能展厅1个,巡回审判庭1个,调解室1个,建成全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2个,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分站1个,知识产权服务站106个、商标品牌指导服务站40个。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各级辖区,实现“零距离”服务。
围绕产业发展延伸服务链条。结合泸州十大产业布局,以“市级部门建总库+区县建分库”的方式,实现知识产权信息综合服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聚焦产业链、创新链,开展专利快速预审、商标业务受理、地标申请受理、快速维权、导航运营等全方位、全门类、全周期、一站式服务。承办全省地理标志保护运用助力乡村振兴川南片区现场会,积极推进合江荔枝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创建,以地标特色助力脱贫地区完善造血功能、实现兴农富农。成功建成保护分中心,开通三大领域专利预审业务,受理专利预审149件。缩短专利获权周期65%以上。
用活政策优势激发创新活力。充分释放“两中心一平台一工作站”改革成果,切实将公共服务优势转化为经营主体的创新优势。截至目前,4所学校列入省级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试点示范学校;10家企业跻身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5家企业入选省级知识产权强企,设立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基地(站)9个。全市新授权专利2610件,有效发明专利1605件;新增注册商标7708件,有效注册商标54856件,地理标志41件,驰名商标23件。2024年,新培育高价值专利育成中心1个,知识产权强企1个,成功申报中国专利奖3件。
积极搭建转化平台。用好用活全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拓展功能应用,丰富服务产品和服务内容,完善供需对接功能板块,紧密与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协作,目前,完成110余项知识产权的挂牌工作,利用大数据精准匹配推送相关信息12条,实现109家企业备案专利密集型产品205件,产品关联专利1221件。通过联合高校开展专利技术转化专场对接、“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等供需对接活动,发布98项需求清单,组织多项专利技术进行现场路演展示。
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健全服务平台核心功能,以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服务支持企业创新,立足创新主体实际需求,支持产业关键技术、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目前,全市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型企业184家,指导8家在泸高校、科研院所梳理盘点存量专利1753件,1200余名权利人完成在线家企业在线参与评价订阅等。开展白酒产业专利导航,泸州老窖建成白酒产业全链条智能化生产车间。今年以来,全市专利转化556件,开放许可16件。连续举办第三届中外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由西班牙任主宾国,26个国家和地区900多家中外地理标志企业、3200多款地理标志产品参会参展,共商中外地理标志产品交易、投资促进等合作大计,巩固各方交流合作成果。本届地理标志博览会展馆人流量近22万人次,现场交易额达4100万元,线万单,线万元。带动广告、物流、餐饮、住宿、交通、商超零售等综合收入超3亿元。
优化金融服务生态。开放知识产权金融网端,实现政、银、企三方对接,贷款、保险办理、贴息贴费申请等业务全部纳入平台办理。强化与保险、金融机构合作,探索开发多样化的知识产权保险产品,有力提振经营主体信心。2024年以来,发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授信企业白名单,鼓励银行开发“知识产权+N”质押贷款模式,19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实现融资1.97亿余元,63户企业以知识产权作价入股。主动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构建数据治理制度优势,完成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保护2件。
整合法务服务资源。依托知识产权运营泸州中心,大力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构建从经营主体准入、运营到退出全生命周期知识产权服务体系。通过引进和培育专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围绕企业需求,推出“菜单式”知识产权托管服务,提供专利导航、分析预警等个性化服务。整合行政、民事、刑事、司法等资源,贴近经营主体,提供全要素矛盾纠纷化解、全周期法治护航、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和全方位法治创新的“四全”服务。2024年,为54家中小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法治体检”等集成法律服务,发送知识产权保护建议书31份。
优化协同服务能力。依托泸州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联合重庆市毗邻区发布首批知识产权跨省通办服务清单,发布“18+2”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整合公共服务资源,推动优化川渝地区知识产权事务异地服务、跨区域联办效率。泸州发起川渝地区19个市州联合启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理标志产业发展城市协同,在产品交易、技术交流、信息交互、投资促进等方面深化合作交流,实现川渝地理标志重点产品互认互保,促进建立协同互动的地标产业发展创新体系,推动地理标志产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多元保护能级。整合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仲裁等法治力量,实现知识产权服务的全周期、全链条。建立高效“行刑衔接”、多元纠纷调解、跨省市重大疑难案件线索移送和执法协作机制,打造“行刑诉审”四位一体执法体系。泸州市局与河北保定局联合查获侵犯“郎”注册商标专用权的“醉情郎”酒7万多瓶,案值100多万元。与公安机关联合查办某包装制品有限公司侵犯“国台”“钓鱼台”注册商标专用权案,查获伪造商标标识6万余件,案值52万元。查办某工贸有限公司侵犯“金六福”注册商标专用权案,案值57.72万元,查获假冒包材12.22万件。2024年,全市查办知识产权案件492件,其中,受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410件,司法确认2件,专利侵权判定意见18件,指导完成知识产权仲裁2件。入围入选全国、全省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典型案例各1件。
下一步,泸州将继续坚持优化营商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支撑引领,继续深化拓展知识产权服务模式,在推动服务主体更加多元、服务供给更加均等、服务领域更加多样、数字化支撑更加扎实、服务人才更加专业上下功夫,让知识产权成为泸州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记者 郭剑夫 王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