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 > 正文

有一批日本年轻人已经彻底躺平了

2022-10-01 16:05来源:互联网 点击:

  沉迷于网络的少年,被专断的父母哄骗进了自称能根除网瘾的封闭学校,在其中遭受虐待、体罚和电击,有的甚至在“管教”中被折磨致死。

  2018年5月3日上午11点左右,30多岁家里蹲山下君(化名)的卧室门突然被拉开,四个陌生男人闯进屋子,不由分说,就要把他强行带走。

  而在这期间,山上君的父亲就站在旁边,看着儿子被粗暴地拖出房间。当惊恐的儿子问他这些强行闯入者是谁时,他回答:“从现在开始,这些人会照顾你。”

  无独有偶,某天晚上,一名因遭受校园霸凌而常年躲在家里的20多岁日本青年,在睡梦中被几个男人用大卷的透明胶带捆得结结实实,扔上汽车。

  “一定要随时在房间里备好一双运动鞋,这样,如果‘抽屉屋(引き出し屋)’的人来了,你就可以随时从阳台逃跑。”

  抽屉屋的正式名称,是“××独立培训中心”或“××人格再教育学校”,指一类自称能让“家里蹲”和“蛰居族”重新回归社会的培训机构。

  按照机构的说法,家里蹲只要在这样的环境里,被经验丰富的导师培训半年,就可以重新回到学校和生活岗位,成为有用的人。

  在被强行带离家中后,他们首先会被送到一间地下室里关起来,切断与父母和外界的一切联系,被管理者与摄像头严密监控。

  在地下室里,有的家里蹲被吓得不轻,连续好多天吃不下饭,甚至丧失了基本的视觉和听觉,不得已,管理者只好把他们送到医院挂葡萄糖。

  而对于那些在被关进地下室后,依然疯狂挣扎的家里蹲,抽屉屋的人则会把他们送进精神病院,双手双脚捆在病床上,用导管向身体里输送营养物,几天不能动弹,连大小便都只能排到纸尿裤上,直到他们完全失去反抗的力气。

  离开地下室,家里蹲被安排进了与世隔绝的寄宿学校里,从早8:00到晚6:00接受某项职业技能的培训,其间可以休息、散步或外出购物。

  当然,和之前一样,不论家里蹲做什么,他们永远都处在监控和监禁当中——抽屉屋不会让他们打任何电话,不会多给他们一分钱,外出一定有人陪同,就怕你跑掉。

  但在新闻报道里,有很多家里蹲在离开抽屉屋后,便从此与他们的父母形同陌路——毕竟,当初他们就是被自己的至亲送入地狱的。

  2017年1月,一位80多岁的母亲将他40多岁的家里蹲儿子,送到了东京的一家抽屉屋,希望儿子能在机构的帮助下重新做人。

  在经历了差不多一年的“教育”后,机构告诉老太太,他的儿子已经回归社会,在熊本县找到一份工作。机构还叮嘱她,为了让儿子继续保持独立,不要主动联系他。

  但即便如此,每年依然会有无数家长拨通所谓的“求助热线”,将他们的孩子送往连监狱都不如的地方。

  抽屉屋的要价通常非常高:让一个家里蹲在6个月内成为社会劳动力,收费最低也要500万日元。为了凑齐这笔费用,有的家长甚至会选择贷款卖房。

  所以,为什么这群日本的家长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明知自己的孩子会饱受折磨,也要把他们逐出家门,送给抽屉屋呢?

  2019年,根据内阁府的一份报告,全日本已经有110万“蛰居族”。在东京江户川区,每24户人家里,就有一户居住着家里蹲。随着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遁世者”的数量更是一再增长。

  这群人终日躲藏在家中,用门和窗帘将自己与外界封闭起来,有的只敢在深夜前往便利店买吃的,还有的吃喝拉撒都只在自己小小的“圣域”,与家里人交流的唯一方式就是隔着帘子递纸条。

  这群人原本应该是家庭的顶梁柱,如今却成了他们各自家庭最大的累赘,成了不断蚕食他们七八旬父母的“大龄啃老族”。

  在Livedoor上的一份财务分析案例中,有一对67岁的日本夫妇,每月公共养老金是17.5万日元。

  可他们的孩子却在家连打12个小时的格斗游戏,4年不洗一次澡,在网上靠着以“家里蹲”为主角的成人电影发泄欲望,并无休止地向父母讨要烟酒钱。

  这便是在日本日趋严重的“80/50问题”:七老八十的长辈用自己微薄的薪水,养活四五十岁的晚辈。

  更可悲的是,正如一位49岁家里蹲自嘲的那样,他们现在就是与现实严重脱节的“浦岛太郎”,已经完全失去正常生活能力了。

  据报道,该男子已经和自己父亲的尸体在一起生活了一个多月,而理由,竟然是他“害怕就剩我一个人了”。

  2019年5月,川崎市发生了一起随机砍人事件,有17名小学生和2名成年人遭到袭击,其中1名小学生和1名成年人不幸丧命。

  一时间,“家里蹲有伤人倾向”成为媒体炒作的焦点,而那些抽屉店便抓准这个时机,添油加醋地告诉前来咨询的家长,“如果一个人30岁还做家里蹲,那么他就会慢慢变成罪犯,进而危害社会”。

  于是,在家庭负担的重压和社会舆论的引导下,那些被子女啃食的老年人终于忍无可忍,和抽屉店签下合同,幻想在机构的帮助下,让自己的儿子或女儿走出茧房,重新成为社会的一员。

  探寻这些家里蹲不愿离开家的原因,你会发现,有的是因为肥胖在校园里遭到霸凌,有的是在泡沫经济后的就业冰河期难觅工作,有的是在上有老下有小的35岁被公司裁掉……

  正如《80/50两代相缠的家庭困境》这本书中所写,对于绝大多数日本人而言,他们的人只有“考好大学—找好工作”这一条轨迹。一旦发生轻微的脱轨,就会与主干道越来越远,再难复位,成为所谓的“边缘人”。

  也因此,在5ch的家里蹲讨论版,你经常能看到诸如“家里蹲××年,感觉再也没法回去工作”的丧气话。

  于是,一代人的全面颓丧,造就了两代人的痛苦,而那些黑暗的抽屉店,终究也不过是一剂用来结束这漫长折磨的虚假安慰药。

  在采访中,有一位家里蹲曾做过这样一个比喻: “我们这个群体,就好比是一辆油箱空空的车,所有人都在推我们,拽我们,试图让我们重新发动,但真正的问题是,我们没油了。”

编辑:admin 作者:admin
  • Tag:
------分隔线----------------------------
推广信息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