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黑色系商品集体走弱的主要原因在于,疫情反复叠加全球风险偏好高位运行对市场情绪的打击,钢企和焦企利润收缩也使得市场信心受到较大影响。从数据上来看,目前钢企和焦企基本呈普亏状态,10月份盈利状况没有明显改善,整体利润格局依然偏差。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247家钢企盈从9月末的51.52%降至27.71%,盈利钢厂比例已不足三成,即使近期原料价格大跌,但盘面核算利润也刚修复至接近盈亏平衡线附近,螺纹钢实际高炉利润平均仍有不到100元/吨的亏损,华东热卷即期利润也保持100元/吨左右的亏损程度;短流程电炉利润虽在持续修复,但仍未能站上盈亏平衡线。焦企吨焦利润略有修复,但整体依然亏损80元/吨左右,与此对应的是,焦企产能利用率和焦炭日均产量在10月份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下降。
除去利润原因,近期黑色系领跌大宗商品,还因为9月份的地产数据。数据显示,9月份房屋新开工面积当月值环比增7.89%、同比降44.36%,房屋施工面积累计值环比增1.18%、同比降6.78%,虽然相较于8月有好转的迹象,但整体施工强度较去年仍有明显下滑。从更前端的水泥开工率看,10月全国除西南地区外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今年“金九银十”的需求基本落空,再加上10月以来钢厂亏损范围逐步扩大,盘面开始走负反馈预期。
但需求方面“弱现实、稳增长预期”的特点并没有改变。房地产方面,虽然土地成交面积仍在下行,但后期仍存在边际企稳预期,基于其对房屋新开工面积的领先关系,房地产市场前端保持底部运行的概率较大,下方空间或将有限;并且竣工周期下行速度也出现边际放缓,而且“保交楼”等政策的指导对竣工方面的效果也存在一定延续性。
另一方面,基建依然稳定发挥着今年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基建增速连续回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依然在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后期在接续发力的作用下,全年基建投资增速仍存较稳定的继续提升预期。
另外,从表观需求方面来看,建材成交和螺纹钢表观消费以及其他一些建筑材料如水泥和混凝土的产能利用率基本维持在同期下沿水平运行,增量有限,但季节性回升规律并未被打破。这说明近期需求相对稳定,且螺纹钢需求中的边际改善现象仍在延续。
近期黑色产业链的供需格局是什么样的呢?原料方面,焦煤焦炭产量连续两周回落,虽然近期煤矿产量有所回升,但疫情因素使得部分煤矿复产计划和行动受到干扰,焦化厂则处于亏损状态,也有不同程度限产,对焦煤的采购积极性较低,焦煤供需偏紧状况存在边际缓解预期。钢厂端,近期停产检修高炉增多,日耗继续减少,且运力恢复后原料到货也有好转,厂内焦炭库存转降为增,部分钢厂采购热情下降。
焦煤方面,因下游及中间商采购放缓,煤矿出货稍有承压,加之部分地区运输周转效率仍受疫情影响,煤矿库存出现累库,产地焦煤报价陆续出现回调现象,整体看短期焦煤仍有走弱预期。
铁矿方面,到港量与往年同期相比依然偏低,而且全球发货量环比走弱较为明显,至少2-3周内到港量没有大增的基础,整个铁矿石的供应端并没有连续稳定的增量,包括废钢到货量回升幅度也比较有限,因此,原料供应增量的不连续可能也会抑制原料价格走弱带动成本下移的幅度。
目前全球各国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各国央行再次加息的消息接踵而至,尤其是欧洲央行再加息75个基点,同时面对即将到来的美联储将加息75个基点的强烈预期,全球经济进入衰退的预期愈演愈烈。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推动扩投资促消费政策加快见效,一是财政金融政策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要在四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推动项目加快开工建设,确保工程质量;支持民间投资参与重大项目;加快设备更新改造贷款投放,同等支持采购国内外设备,扩大制造业需求并引导预期。二是促进消费恢复成为经济主拉动力,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对于国内钢材市场来说,需求转暖的预期依然存在,但由于天气因素影响,有效施工的时间将逐渐减少,赶工需求可能会存在释放的可能。
当前整个黑色链运行的逻辑根源集中在利润端,包括上下游利润的分配,以及钢企和焦企利润对原料的驱动。而当前钢企和焦企利润的修复最容易的途径就是通过原材料价格下跌降低成本来实现,但钢企原料低库存的支撑仍然存在,钢价既难以大幅下降也难以大幅上涨,后期钢材价格的运行逻辑有望再次转向供需端,尤其是采暖季限产的影响。
从供给端看,由于钢厂再度陷入亏损,部分钢厂开始加大检修减产力度,短期供给端将呈现持续回落的态势。从需求端看,需求转暖的预期仍存,但市场成交的不畅限制了预期落地,而北方市场也存在赶工需求释放的可能,但随着淡旺季的逐渐转换,天气因素将明显影响需求释放。从成本端看,由于钢厂开始加大检修减产力度,原料价格也呈现明显的承压下行态势,使得成本支撑力度再度走弱。
所以,短期来看,虽然钢厂在亏损情况下有减产预期,但更多还是需要关注终端需求表现。后期随着天气转凉,需求走弱预期较强,预期板块整体承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