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 > 正文

主席为《韦睿传》批注多达二十五处这位老将军有何过人之处?

2024-03-19 07:27来源:互联网 点击:

  韦睿的先祖是西汉名相韦贤,世代都是三辅(今陕西省中部)地区的显赫家族。韦睿年少时侍奉继母,就以孝顺闻名,获得叔父韦祖征的器重。韦祖征把他当成亲儿子看待,到各地任职都会带上他。

  有一次,韦祖征问韦睿对兄弟的看法,韦睿谦虚,不敢回答。韦祖征说:“写文章,你不如兄弟,要说治国安邦,他们几个远不如你。”

  刘宋末年,韦睿开始入仕为官;南齐建立后,他一直担任地方官,南齐末年,天下再次出现战乱,陈显达等南齐旧臣起兵反对齐炀帝萧宝卷,义军一度逼近都城。

  当时,韦睿在雍州(今陕西、河南、湖北三省交界之地)任职,雍州人找他商量何去何从,韦睿说:“陈显达虽然是名将,但治国安邦的才能不够,难成大器,能真正安定天下的人,恐怕在我们州里。”于是主动投靠当时担任雍州刺史的梁武帝,得到重用。

  南梁建立后,韦睿被任命为豫州(今河南省大部)刺史,守卫边境。当时韦睿已经六十有余,加上身体不好,无法骑马,便制作了一辆木制四轮车,坐在四轮车上指挥战斗,往往算无遗策。

  韦睿为人宽厚,每次行军都要等到士兵们扎起营帐,他才回营休息,士兵们开始吃饭,他才吃饭。他将获得的战利品全部分给将士们,自己不留一文,因此深受众人拥戴。

  505年,梁武帝以韦睿为主将,挥师北伐。梁军围困北魏要塞,久攻不下。韦睿亲自来到前线督战。这时,城中魏军突然出城列阵,众将都认为军队没有准备好,不能出战。

  韦睿说:“城中敌军不过两千人,这次出动几百人,肯定是他们的精锐,只要我们取胜,城池肯定能打下来。”于是下令进军,迅速击败了魏军。城中军心大乱,第二天城池就被攻破。大获全胜的韦睿,随后带兵进攻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

  在韦睿之前,另一路梁军已经多次进攻合肥,但没有攻下,梁军士气十分低落。韦睿看到北魏军队在合肥城的东西两侧各筑一小城,立刻下令进攻小城,五万魏军前来支援,韦睿冷静指挥,大破魏军,梁军士气逐渐恢复。

  韦睿观察周围地势后,下令在肥水修筑堤坝。城中守军知道韦睿想要用水灌城,派兵攻破梁军堡垒,杀死一千多人,冲向堤坝,想要将堤坝凿毁。众将看到敌军来势汹汹,建议退军。

  韦睿大怒说:“兵败将死,有进无退。”然后亲自督战,击溃敌军。堤坝筑成后,梁军大船在水面畅通无阻,可以看到城中的一举一动,北魏的援军受阻,城中陷入绝望,很快就被攻破。

  第二年,北魏调集主力部队,号称百万大军,围攻南梁重镇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梁武帝急忙派曹景宗带领二十万大军支援,并命令韦睿随后增援,接受曹景宗节制。曹景宗贪功,没有等到韦睿到来,就向北魏进攻,军队受挫,双方陷入僵持。

  韦睿手下的将领得知梁军失利,畏惧敌人强盛,劝说韦睿不要急于进军。韦睿知道钟离危在旦夕,带领精锐部队只用了十天就到达战场,和曹景宗会师,并连夜在距离魏军军营仅一百多步远的地方挖掘壕沟,构筑工事。

  第二天早上,北魏将领发现韦睿的军队出现,大为吃惊,立刻发起进攻。韦睿坐在木车上,在箭雨中寸步不退,指挥军队和敌人大战数次,击退魏军。

  正当双方僵持不下之时,淮水暴涨,韦睿派遣将领驾驶战船进攻北魏营地,梁军放火焚烧敌军的浮桥,随后组织敢死队向北魏主力发起猛攻,魏军大败,死者十多万人,沿淮河一百多里都布满了尸体,以至于堵塞了河道。

  当时,北魏凭借迅疾的骑兵,经常在战场上获胜,南朝军队始终有着畏惧心理。钟离之战的胜利,成功阻遏了北魏对南梁的攻势,意义十分巨大。

  韦睿屡次击溃敌军,让北魏军队十分惧怕,送给他一个绰号叫作“韦虎”。魏军只要听说是韦睿带兵,立刻退兵,不敢和他对抗。

  韦睿镇守边境多年,对外威震敌国,对内则谦虚谨慎,待人温和有礼,得到人们的拥戴。随着年龄增长,韦睿请求退休,却被梁武帝拒绝。梁武帝给予韦睿很高的待遇,希望他可以继续为国效力。

  毛主席曾熟读《韦睿传》,批注多达二十五处,对韦睿仁爱清廉的作风称赞有加,认为“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这无疑是对他的极高评价。

  其他人都受不了熬夜,偷偷跑回去休息,只有陈庆之每夜守在梁武帝身边,随叫随到,于是成为梁武帝最信任的下属之一。

  梁武帝称帝后,陈庆之在朝中担任普通官员。他的志向远大,虽然官职低微,却散尽家财、招揽人才,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报效国家,但一连二十多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524年,北魏的徐州(今江苏省徐州市)刺史元法僧称帝,被北魏朝廷击败,想要投靠南梁,梁武帝派陈庆之带兵北上接应。

  萧综本是齐炀帝萧宝卷的遗腹子,虽然梁武帝将他视若己出,但萧综心存不满。他抛弃部队投降北魏,失去主将的梁军四散奔逃,陈庆之当机立断,连夜带军退回,才避免全军覆没,让梁武帝刮目相看。

  两军对峙了一年,双方都疲惫不堪。主将曹仲宗得知北魏军队正在梁军退路上建立营帐,害怕腹背受敌,决定退军。

  陈庆之极力反对,说:“我们现在打了一年,耗费很大,众位将士疲惫不堪,可敌人同样疲惫。我们必须激发将士们的斗志,置之死地而后生,只要再拼死一战,就可以取胜。来的时候,陛下授予了密诏,如果退军,我就按密诏处理。”

  曹仲宗佩服陈庆之的计策,命令他发动夜袭,连破魏军四座营寨,本已无心恋战的魏军全线溃退。涡阳城守将投降,梁军趁势又连破九座城池,取得最后的胜利。

  此次大胜让梁武帝大为欣喜,他夸奖陈庆之说:“你不是名将之后,出身贫寒,却有如此本事,真是大丈夫!”陈庆之一举成名,成为梁武帝最信任的武将之一。

  当年,北魏王朝发生内乱,北魏宗室元颢被迫投降梁朝避难,并请梁朝出兵支持他称帝。梁武帝认为这是北伐的大好时机,宣布支持元颢夺取皇位,派遣陈庆之带领七千精锐部队护送元颢北上。

  北魏朝廷调集七万兵马阻击,陈庆之仅用半天时间就大破敌军,逼降魏军主帅。北魏济阴王得知魏军惨败,亲自带领两万兵马再次阻击,陈庆之连战连捷,活捉济阴王。

  陈庆之的军队所向披靡,直逼北方重镇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市)。魏军在荥阳驻扎了七万部队,借助坚固的防御工事阻挡陈庆之。与此同时,北魏各路援兵陆续来到,总计三十万人,合围梁军。

  陈庆之的部队陷入重围。在危急时刻,陈庆之对将士们说:“咱们北伐,杀了多少北魏士兵,已经和敌人结下血海深仇。如今我们身陷重围,要想活命,只能拼死攻下荥阳城。”陈庆之亲自擂鼓,梁军将士无不奋勇争先,以一敌十,最终攻破荥阳,击退北魏援兵。

  攻破荥阳后,陈庆之马不停蹄地向北魏京城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进军,北魏孝庄帝大为惊恐,逃到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其他北魏臣子被迫打开城门,迎接陈庆之和元颢。

  陈庆之出兵之始,身穿白袍,骑白马,身先士卒,所向披靡,仅用一百四十天就占领了洛阳。他先后打了四十七场战斗,攻破三十二座城池,魏军见到白袍将军陈庆之,无不望风而逃。从此洛阳有了一句童谣:“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元颢在陈庆之的帮助下,当上了北魏的皇帝。此时,北魏大将尔朱荣与北魏孝庄帝合并一处,发起反击。元颢大败,主力四散奔逃。

  陈庆之见到元颢失败,带领梁军且战且退,在退回南梁的路上遇到洪水,几乎全军覆没,陈庆之不得不假扮和尚逃回南梁。

  539年,陈庆之病逝,终年五十六岁。陈庆之虽然出身低微,但心怀大志,为人清廉,善待士卒,智勇双全,受到士兵们的爱戴,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儒将。

  本文节选自《二十四史马上读,语文历史都进步》——第六册《梁书》,官方唯一授权发布,欢迎持续关注。

编辑:admin 作者:admin
  • Tag:
------分隔线----------------------------
推广信息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