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如蝉翼的饼皮裹上胡萝卜丝、海蛎煎等10余种馅料——近日在福建省泉州市青少年宫的青年夜校教室里,烹饪大师陈恒锡正在指导青年学员制作闽南传统小吃润饼菜。学员李怡捧起成品说,青年夜校用家乡味道点亮业余生活,让自己感受到了泉州文化的温度。
今年2月以来,团泉州市委以“共青团义务星期六”进社区等品牌工作为载体,依托“党建+”邻里中心、青年之家等阵地,在泉州建成青年夜校主校区15处、教学点56处,实现市县两级全部覆盖以及乡镇、社区、小区及企业园区部分覆盖,累计开设课程近2000节,惠及青年18940人次,学员好评率高达98%。
团泉州市委干部张冠中介绍,“团委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共创”是团泉州市委打造的“青年夜校+”资源整合模式。泉州市县两级团委联动当地组织部、统战部、文旅局、商务局等党政部门提供政策与资源支持,携手高校、医院、律所输送专业师资,引导青年商会、青年社团、餐饮协会等社会组织贡献力量。
4月至6月,团泉州市委通过“开课前需求问卷+课后满意度问卷”精准捕捉青年需求,明确文化传承、职场提升、科技创新、创业就业、生活减压五大课程主题。
泉州市青年夜校羽毛球教师吴家鸿介绍,如今,青年夜校课程设有硬性标准,“报名率低于50%、满意度低于85%的课程自动下架”。通过“需求调查-名师邀请-部门把关-学员投票-课程升级”的全链条、闭环式管理流程,推动青年夜校课程库持续焕新。
目前,泉州青年夜校开办的课程,既有瞄准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也有深挖本地文旅资源的,如泉州小吃制作、漆线雕、扎染等特色鲜明的文化传承与体验类课程。
在晋江,安踏集团员工苏真真说,青年夜校开设的舞蹈课程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和精神世界,从最初的僵硬数拍到后来的自由舞动,舞蹈课上的每一次转身、踮脚、跳跃,都让她在点滴进步中获得成就感,“青年夜校的课程让园区里的青年员工对企业和这座城市都有了更多归属感”。
面向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骑手等新就业青年群体,团泉州市委开设“青年小哥学堂”。该学堂由公安、消防、市场监管、邮政管理等部门联合授课,涵盖安全知识与权益保障等内容。
今年6月,团泉州市委还联合文旅部门完成了对首批100名网约车司机的“海丝文旅宣传志愿者”培训。参与此次培训的司机吕德森说,青年夜校的老师向他们详细介绍了泉州作为宋元时期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辉煌历史,让自己对泉州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能参与世遗之城的文化宣传,吕德森充满自豪,他对自己融入这座城市、提升个人价值有了更多期待。
团泉州市委有关部门负责人郑景洲介绍,把青年夜校从青年学习的“小课堂”打造成为团青工作的“大平台”,是泉州共青团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泉州现在还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学时”机制,把参与社会公益与夜校学习挂钩,有效链接青年夜校与青年志愿服务工作。
目前,团泉州市委依托青年夜校及相关调研,建立学员信息库,为在新兴领域建立团组织和开展青年工作提供翔实数据支撑。同时,定期跟进学员发展动向,为优秀学员对接行业、赛事及岗位等资源,赋能青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