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朱新韬)1月10日是中国人民警察节,也是全国第37个“110宣传日”。当天,南宁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举行110警营开放日活动,民警辅警家属和新闻媒体记者代表等50多人参加活动。
在南宁市公安局党建活动中心,全体人员在讲解员引导下,了解南宁公安队伍建设发展历程,聆听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安民警、党员模范前赴后继、敬业奉献、不畏牺牲的动人故事。
在情报指挥中心大厅,现代化信息大屏实时显示全市警情动态,大厅各工作岛台上的民警辅警各司其职,紧张有序地工作。各警种、各部门收集的信息在这里汇集和研判,处警指令从这里快速下达到一线处置。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儿子的工作单位,看到儿子为群众处理求助、险情,我很自豪。”参加活动的市公安局110接警辅警秦源的母亲申女士说。教育工作者王女士则表示,人民警察为群众默默付出、坚守,令人感动。
2022年,南宁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110不断拓宽思路,创新“扁担110”现代警务模式,深入开展110接处警改革创新公关,切实加强110接处警工作,全面提升110快速反应、精准指挥和服务群众水平,有效提升公安防范化解风险能力,为全市和谐稳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在南宁市110报警数量中,非警务类警情占比较大。2022年,南宁市110报警服务台共接到非警务警情约56万起,占总警情的55.88%,不仅占用了宝贵的警务资源,也严重影响了紧急警情处置效率。南宁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副主任黄礼表示,110报警服务台主要受理刑事治安类、交通类、投诉举报类、群众紧急求助类的报警,消费纠纷、服务投诉、生活纠纷等非紧急民生类警情,由更专业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负责。
2022年以来,按照国务院关于推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报警服务台高效对接联动的工作要求,南宁市公安局作为全区试点单位,率先实现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南宁市应急联动中心系统联动,通过“一键转接”“三方通话共商”“工单流转”及“话务引导”四种渠道流转非警务类警情,构建多元共治的非警务警情分流处置新格局。110与12345两大平台互联互通后,实现从“找谁说”到“谁来管”的精准定位,群众诉求有专业人士管,警务处置更高效,社会治理将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