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呼和浩特4月28日消息(记者田凤元 见习记者李春雪)园区零碳转型发展既是国家“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抓手,也是园区自身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4月28日,内蒙古日前发布的我国首个《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正式实施。该标准有望从内蒙古走向世界,为工业脱碳提供新思路,扎实推进零碳产业园落地,形成可执行、可参照、可复制的规范标准。
伴随着我国“企业入园”的发展趋势,产业园区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智研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各类产业园区数量已高达2.5万个,中国30%以上的GDP来自于园区经济。因此,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升整体能效,加快推动零碳园区建设将成为落实内蒙古乃至我国精准减排,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落脚点。
2021年10月,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落地内蒙古鄂尔多斯。2022年4月,各新能源龙头企业入驻园区建造工厂并陆续投产,驱动着零碳产业园蓬勃发展。到2025年,该产业园将助力当地实现3000亿元绿色新工业产值,创造10万个绿色高科技岗位,实现1亿吨二氧化碳年减排的目标。依托零碳产业园实践,内蒙古从顶层设计到计量基础,率先打造了引领国际要求的零碳园区标准体系。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处处长费毅说:“此次发布的《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结合了政企研的强大力量,参考了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的实践经验,从零碳产业园的建设、管理、运营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形成零碳产业园建设的系统地方标准,将对促进我区能源和工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产生重要意义。”
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内蒙古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发挥重大作用,同时致力于推动能源和工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有序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继去年年底发布《绿色电力应用评价方法》地方标准后,加上此次正式实施的《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以及即将发布的《零碳产业园计量评价规范》地方标准,一系列规范文件将形成零碳产业园相关的完整地方标准体系。
“基于零碳产业园建设的实践,内蒙古在全国率先制定了零碳产业园的地方标准,将加速零碳产业园落地,助力内蒙古绿色可持续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