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体育 > 正文

关于平起平坐(píng qǐ píng zuò)这件事可以这样解读吗?

2023-11-15 20:37来源:互联网 点击:

  “以研究学问的目光看待任何一项任务,用服务实战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环节,以创新探索的姿态推进每一项工作。”——徐仿敏

  徐仿敏,男,39岁,中共党员,2010年9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为江阴市公安局刑警大队警务技术一级主管,入选2022年江苏省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多次获得省、市科技强警奖,获评无锡公安青春榜样、无锡最美警察提名奖、无锡公安警营工匠等荣誉称号,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获嘉奖7次。

  “碰到案子在手上没找到线索,我总是感到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徐仿敏对案件总有一种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

  2021年的小年夜,人们沉浸在辞旧迎新的喜庆氛围中,江阴某桃园却发生了一起非正常死亡案件:死者呈现中毒特征,时间为餐后2小时左右。

  那毒物何来?如果是通过食物摄入,死亡时间就对应不上,这让办案民警有点摸不着头脑,侦查工作一时陷入困境。

  徐仿敏主动请缨,他根据现场提取的近百份检材的位置和可疑情况,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顺序进行检验。连续奋战数日,最终从死者喝过的剩余饮料中发现有毒物质,由此确认该非正常死亡案件是一起经过伪装的投毒谋杀案。

  在侦破铊投毒案件中,他先后辗转常州、北京、天津、上海等多地查找毒物来源,为案件的侦破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重大命案侦破中,通过细致的现场勘查,从燃烧现场水泥板下的泥土中发现了特殊液体成分,为嫌疑人身份刻画找到重要线索……

  徐仿敏先后参与各类案件检验2万余起,处理检材4万余份,做到了零差错和零投诉,为案件定性、破案及诉讼提供了及时准确的科学证据,发挥了刑事技术工作在侦查破案中的重要作用。

  2023年,一项首次由县级公安机关主持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颁布实施,为全国公安机关研判鱼类死亡是否与人为投毒有关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该项标准的制定者就是徐仿敏团队。

  江南地区水网密布,养殖业发达,2012年,徐仿敏碰到这样一件事:某养殖户养殖的鱼类大量死亡,但是由于当时国内缺乏相应的标准方法,无法判断是否由于人为投毒所致。

  面对养殖户呼天抢地的痛哭,徐仿敏陷入深深的内疚之中,自己也是农民的孩子,对农民的艰辛感同身受。他想只有找到分析鱼塘水中毒物的高效技术,才能保护群众的根本利益。

  于是,徐仿敏与同事利用业余时间专门针对此类案(事)件中相关毒物的提取检验技术展开研究,每天都记录着不同种类毒物在水中的变化。他们边研究边总结边实践,不断完善理论成果。

  2019年,该项目研究成果获公安部公安科技成果推广引导计划项目立项,在全国公安机关推广使用,有效填补了国内空白。

  “刑事技术要一切服务实战,用创新推动实战。”他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近年来,徐仿敏负责参与完成各类刑技创新项目6项,江阴市公安局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

  检验室日常工作十分忙碌,食物中毒事件、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腐尸体内物质检测等都需要一件件处理,但徐仿敏总是能挤出时间潜心钻研,用创新推动刑侦实战。

  2018年11月,徐仿敏受理了一起制造、贩卖“小树枝”新型毒品的案件。当时不法分子通过对毒品结构进行修饰,使之变为一种具有迷惑性的新型物质。

  徐仿敏查阅文献资料后有针对性地制定检验方案,成功检出最新列管的新型毒品,该案也成为江苏省首例贩卖新型毒品“小树枝”被判刑案件。

  他依托江阴市公安局理化实验室牵头成立项目组,攻关毒物高效提取技术,提升毒物提取自动化设备质效,实现生物样品中毒物提取的高通量、自动化,极大提升了毒物检材检验效率和准确率。

  创新无止境,奋斗不停步。徐仿敏团队先后在国内外重要技术期刊发表专业论文30篇,获得发明专利1项,3个项目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强警奖。

编辑:admin 作者:admin
  • Tag:
------分隔线----------------------------
推广信息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