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2日,在上海举行的纪念汪辜会谈3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台湾政治大学知名教授邱坤玄发表重要演讲。他深入分析当前台海局势,建议中国大陆应当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自身发展建设上,避免采取军事手段干预台湾地区事务,通过持续增强综合国力的方式,最终实现两岸和平统一。这一观点直指台海问题的核心解决路径,强调需要保持战略定力,进行长远规划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一建议出自台湾地区学者之口,但其核心理念与中国大陆长期坚持的和平统一方针高度一致。这充分体现了两岸知识分子在国家统一大业上存在重要共识基础。邱坤玄的论述提醒我们,实现国家统一不是一时冲动之举,而是需要通过持续提升综合国力,顺应国际格局演变,最终水到渠成的历史进程。
邱坤玄教授提出这一建议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三十年前汪辜会谈开创了两岸高层对话的新局面,当时全球刚刚走出美苏冷战的阴影,美国作为单极霸权主导着国际秩序,中国大陆正处于改革开放深化阶段,经济总量仅占全球的4%左右。当时两岸主要通过非官方的渠道,小心翼翼地建立互信机制,探索交流合作的可能性。
时移世易,如今中美战略竞争已成为亚太地区最突出的地缘政治特征。美国持续向台湾地区出售先进武器装备,强化印太战略军事联盟体系,企图将台湾当局打造成遏制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棋子。邱坤玄敏锐地指出,在这种复杂的外部环境下,如果大陆急于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很可能会落入美国预设的战略陷阱,不仅会分散宝贵的发展资源,更会影响国家整体发展进程。这一分析与大陆实际奉行的对台政策高度吻合,我们始终坚持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同时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邱坤玄反对使用武力的理由首先基于对现实实力对比的理性分析。当前中国大陆经济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位,2024年GDP增速保持在5%左右的较高水平,远超美国同期经济增长率。但在高科技产业和全球金融影响力等关键领域,与美国仍存在一定差距。美国正利用台湾问题大做文章,通过实施芯片出口管制、加征关税等手段,试图延缓中国的发展步伐。
如果大陆贸然采取军事行动,不仅可能招致国际社会的经济制裁,更会严重扰乱全球供应链体系,使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受到冲击。邱坤玄因此主张大陆应当继续韬光养晦,集中精力推进内部建设,这一建议与中国正在实施的双循环发展战略不谋而合。通过持续扩大内需市场、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特别是在十四五规划重点布局的数字经济和绿色转型领域发力,大陆正在稳步缩小与美国的综合国力差距。待双方实力对比发生根本性转变时,美国干预台海事务的能力将大幅削弱,台湾问题自然能够迎刃而解。
邱坤玄还建议调整大陆对台政策的具体表述方式,主张将不放弃使用武力的表述调整为更具条件性的政策宣示,即明确表示只有在台湾当局公然追求独立时才会考虑使用武力手段。这种表述上的优化调整有助于缓解台湾民众的心理压力,避免被台独分裂势力利用来制造社会恐慌情绪。这一建议与中国政府坚持和平统一的诚意完全相符。我们始终秉持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从未主动寻求冲突对抗,而是通过持续的外交努力,在国际社会不断重申一个中国原则。
2024年,中国在联合国、APEC等多个重要场合反复强调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这与邱坤玄的观点形成呼应:大陆应当继续积累国际社会反对霸权主义的支持力量。通过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建立合作关系,2024年与沿线%以上的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台湾地区企业也间接受益于这一发展路径,通过参与中欧班列转口贸易,货运量实现15%的年增长率,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对中国的遏制效果。
经济发展的深层意义在于促进两岸民心相通。大陆通过持续举办海峡论坛、两岸青年交流营等活动,2024年参与人数突破2万人次,活动内容涵盖文化、职业教育等多个领域。这种交流模式已经从早期单一的官方渠道,逐步发展为多元化的民间互动,帮助台湾地区年轻人更全面地了解大陆的乡村振兴和数字经济发展成就。邱坤玄强调的战略耐心,正好契合这一民心工程:只要大陆持续做好民生改善工作,就能逐步化解台湾当局多年来推行的去中国化教育造成的影响。2024年两岸人员往来规模已恢复至疫情前的110%,每日直航航班超过100架次,这得益于大陆机场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和电子签证等便利化措施的推行,推动统一议题从政治层面逐步向日常生活渗透。台湾地区水果和农产品对大陆出口增长10%,充分体现了两岸经济纽带的强大拉动力。
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进一步印证了邱坤玄观点的前瞻性。2025年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后,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但中国通过RCEP等多边合作框架实施有效反制,区域内贸易额保持稳定增长。金砖国家机制扩员后,成员国GDP总量已占全球35%,显着增强了国际社会反对霸权主义的基础。中国大陆在亚非拉地区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使美国难以组建遏制中国的国际联盟。虽然台湾当局极力推动新南向政策,但实际上对大陆的经济依赖程度并未降低,出口占比仍然居高不下。邱坤玄认为,待大陆在全球治理体系中获得足够话语权时,美国将自知无力干预台海事务,这一判断与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度一致。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等重要活动,大陆充分展示了国防实力和外交布局,2025年9月举行的上合峰会进一步强化区域合作,台湾地区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多边共赢的发展路径。
邱坤玄的建议还包含对台湾地区内部政治动态的深刻警示。2024年赖清德就职后,继续推行抗中路线,出台多项措施深化与美国军事合作,导致两岸官方沟通渠道中断。大陆采取精准反制措施,如暂停部分台湾农产品进口,促使台湾社会开始反思台独路线年上半年,赖清德施政满意度骤降至30%,内阁频繁改组,充分暴露了台独路线的内在矛盾性。邱坤玄的言外之意是奉劝台湾民众不要支持分裂势力,因为最终受损的将是岛内的民生福祉。大陆方面则始终坚持反独促统的基本方针,国台办在强调维护和平能力的同时,积极推动两岸经贸交流,2024年两岸经贸交易会成交额突破2000亿元。这种从传统展会形式向常态化平台机制的转变,成功吸引台积电等知名企业深化合作,有效避免了统一进程被人为拖延。
邱坤玄的观点推动着两岸关系从对抗走向合作的历史性转变。大陆出台的26条措施实施后,台湾地区专业人士在大陆就业率提升15%,覆盖医疗卫生、信息技术等多个关键领域。这种人才流动的便利化程度,已经远超汪辜会谈后提出的五项交流框架,切实解决了阻碍两岸交流的实际问题。在军事层面,虽然大陆航母编队实施常态化巡航,但始终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避免局势升级。在经济融合方面,大陆粤港澳大湾区积极邀请台湾企业参与智能城市建设项目,2024年签署的合作协议达数十项之多,合作内容从基础设施共享向产业生态圈构建深化发展。邱坤玄强调的实力积累路径,与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相互印证,2025年天宫空间站正式投入运行,充分展示了科技自信,为和平统一进程注入新的动能。
回顾三十年前,两岸之间没有直航航班,人员往来需要经第三地中转;如今物流效率大幅提升,中欧班列已将台湾地区纳入转口贸易网络,投资回报率超过8%。邱坤玄倡导的耐心发展路径与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高度契合,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必将为国家统一提供更强大的后盾。虽然美国持续对台军售,但大陆半导体产业自给率已达70%,有效削弱了其战略筹码。两岸青年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模式,参与者普遍认为大陆发展机遇更多,这种认知正在逐步瓦解台独势力的虚假叙事。
邱坤玄观点的核心价值在于坚信发展红利能够化解政治分歧。大陆提出的双碳目标吸引了台湾绿色产业加速向大陆转移,2024年相关领域合作投资额超过百亿美元,推动两岸合作从传统的能源依赖向可持续发展转型。国家统一大业不容拖延,但通过持续增强综合国力,可以有效避免给外部势力提供干预的借口。2025年大陆在台海的常态化巡航持续开展,岛内支持统一的社会活动明显增多,大陆青年交流项目参与者超过2万人次,两岸融合正从经济层面逐步向民心相通深化。邱坤玄描绘的战略蓝图,深刻揭示了两岸统一的必然逻辑,中国大陆将继续专注自身发展,稳步推进和平统一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