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正文

关于动(dòng)荡(dàng)不(bù)安(ān)是真实还是虚假消息?

2023-11-15 20:36来源:互联网 点击: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决定将现行煤电单一制电价调整为两部制电价。为何要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对于终端用户用电成本有何影响……一起来看本期快问快答→

  答:随着国内新能源快速发展,推动煤电这一我国最重要、成本较低的支撑调节电源加快向提供容量支撑保障和电量并重转型,平常时段为新能源发电让出空间、高峰时段继续顶峰出力,对促进新能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介绍,煤电经营成本包括折旧费、人工费、修理费、财务费等固定成本和燃煤等变动成本。目前,电力市场成熟国家通常实行两部制电价,即容量电价主要回收机组固定成本、电量电价主要回收变动成本。电量电价通过市场化方式形成,灵敏反映电力市场供需、燃料成本变化等情况;容量电价水平根据转型进度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并逐步调整,充分体现煤电对电力系统的支撑调节价值。因而,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更好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然要求。

  答:在现行单一制电价体系下,煤电企业只有发电才能回收成本并获得回报。随着煤电转变经营模式,煤电机组越来越多时间“备而不用”,通过单一电量电价难以完全回收成本,近年来出现行业预期不稳等现象。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建立,破解了这一行业难题。

  “此次建立容量电价机制采取了明确预期、逐步提高的方式,既释放清晰明确的信号,稳定煤电行业预期、让企业吃下‘定心丸’,又有利于凝聚各方共识,确保机制平稳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具体来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明确了容量电价水平,价格按照回收煤电机组一定比例固定成本方式确定。其中,用于计算容量电价的煤电机组固定成本实行全国统一标准,为每年每千瓦330元。综合考虑各地电力系统需要、煤电功能转型情况等因素,2024年至2025年,多数地方通过容量电价回收固定成本比例为30%左右,部分煤电功能转型较快的地方适当高一些;2026年起,各地通过容量电价回收固定成本比例提升至不低于50%。此外,各地煤电容量电费纳入系统运行费用,每月由工商业用户按当月用电量比例分摊。

  答: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对于终端用户用电成本的影响,无论是从短期还是从长期看,都是积极正面的。

  短期看,对终端用户用电成本的影响总体较小。由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主要是电价结构的调整,煤电总体价格水平基本稳定,特别是电量电价小幅下降,将带动水电、核电、新能源等其他电源参与市场交易部分电量电价随之下行,工商业用户终端用电成本总体有望稳中略降。

  长期看,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首次实现对煤电这一主力电源品种电能量价值和容量价值的区分,可有力推动构建多层次电力市场体系,引导煤电、新能源等市场参与者各展所长、各尽所能、充分竞争,全面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提升电力系统的经济性,从而降低终端用户用电成本。

  国家能源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副主任柴玮表示,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的持续深入,价格机制改革的作用将愈发凸显,带动我国电力市场建设更加市场化、更加规范化、更加科学化。

编辑:admin 作者:admin
  • Tag:
------分隔线----------------------------
推广信息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