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高的兴安岭上地处全国路网最北端的白卡尔隧道位于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嫩林线米的白卡尔山常年积雪,年平均气温-5℃最低气温-56℃。10月27日上午9时40分,全长1309米的白卡尔隧道内,再次响起“当、当、当”的打冰声。
白卡尔隧道连接塔河到漠河,是嫩林线铁路上的重要通道,今年受“拉尼娜”现象影响,大兴安岭地区降温迅速,夜间温度已经达到零下10多度。所以隧道渗水顶部挂上了长长的冰溜子,两侧的排水沟冻起了厚厚的冻层形成冰坨一夜之间可以长到50多厘米,如果不加以有效控制,有侵入铁路限界发生刮碰的危险。
为了确保通往漠河的“旅游黄金线”和电煤运输的安全畅通。他们根据季节规律,提前采取机车添乘随时检查,人员定时徒步检查的“双轨”检查法和指派专人看守清理的防范措施。塔河路桥车间漠河桥隧工区职工们,需要背着三十多斤重的工具,徒步来回行走排除拱顶冰挂、拱壁积冰等各种险情。
光线昏暗、寒风刺骨,视线不清、积冰打滑在隧道内作业可谓是困难多多。尤其是每当有列车通过时,抽进隧道的强风瞬间就能打透棉衣,让人不由的打起冷颤。这里16点多天就黑了,要是一两个人进入隧道检查,如同夜间检查。漆黑一片,加上风吹隧道的吼叫声,让人感到瘆得慌。每次除冰作业都是对线路工们的严峻考验。
冰挂需要用挥动5、6米的打冰杆来敲击,拱壁、线路中心的极冰需要大家镐刨锹铲,绝对是一项高强度的体力活儿。一次性作业2、3个小时,不光让你甩掉棉帽子、棉大衣,还能让你实实在在的体会到“干活儿浑身暖,停手透骨寒”的滋味儿。职工们常说:“进洞儿干活儿一身白毛汗,出洞儿回家满襟冰蛋蛋儿”。
可是他们以苦为乐,默默奉献,甘当“幕后人”,就像“当、当、当”的打冰声,在这寂寞的大山里奏起铿锵的节奏,伴响林区发展的赞歌。(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