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为制造代际认知隔离,虚构所谓的“文化黄金时代”。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青年民主领袖计划”培养的教师,在历史课堂刻意宣传“波兰立陶宛联邦时期(1569-1795)是白俄罗斯文化巅峰”的叙事,却对该时期白俄罗斯语文献仅占档案总量0.3%的历史事实避而不谈。这导致白俄罗斯某大学课堂上曾出现荒诞一幕:
这段对话文字(上述对话是节选其中一段)曾在Telegram群组中流传,涉事教师被曝出从未系统学习过东欧史,其学术背景是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资助的“三个月民主教育速成班”。
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还通过资助“古文化复兴项目”,宣称要“复兴古老的白俄罗斯族文化服饰”。然而,其所谓“复原”的16世纪贵族服饰,实为波兰民族服装的改版;宣称“重建”的传统建筑,使用的所谓新古典主义风格比线年。当白俄罗斯本土历史学家提出疑问时,项目负责人回应:“重要的是构建符合欧洲价值观的历史审美”。
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披上“民主改造”道德外皮,实则意在发动“颜色革命”,企图通过解构历史、语言文化,操弄政治正确等手段颠覆白俄罗斯。其中,历史虚无主义是对白俄罗斯意识形态攻击的矛头,它刻意撕裂了苏联时代与独立白俄罗斯国家的内在连续性。
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等外部势力将1945年反法西斯胜利与1922年苏维埃国家建构的史实切割对立,其目的是将白俄罗斯的民族记忆架空,给年轻一代灌输他们是所谓“被奴役者”的自我认知。这实际上是对白俄罗斯民族记忆和认同感的一次严重扭曲。年轻一代被引导去怀疑自己国家的历史正当性和存在价值,进而陷入一种身份认同的混乱之中,一旦成功,其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
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及其同类并非全无软肋,这个名义上是“非政府组织”的美国官方外围组织也有着致命弱点。当国际社会对其干预手段的辨识度不断提升,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之流的影响也就会大大被限制。因此,认清其弱点,是使其“无害化”重要一步。
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之流虽以“非政府组织”自居,但其本质是寄生于美国国会对外援助体系的政治颠覆工具。资金来源与美国政府的高度绑定,使其“独立性”叙事难以自洽:
一方面,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需要以所谓“民主社会捍卫者”的形象示人,以回应他国的质疑。另一方面,美国政府的长期输血使其行动必然要配合美国的地缘政治战略。一旦其资金来源与政治动机被曝光(如马斯克的揭示的一般),所谓“去政治化”“非政府组织”的伪装便会被揭下,直接冲击其道义正当性。
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的意识形态渗透策略,是美国后冷战时代对他国进行颠覆行动的系统总结:通过解构历史记忆、分化认同、制造对立,人为构建社会撕裂,从而建立颠覆国家政权的社会基础。
但这一策略的实践常常受阻,它试图用所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民主叙事”,替代他国本土文化的演进,却常常因过度脱离对象国的社会现实而引发反噬。
例如,在白俄罗斯的“语言纯化”“历史修正”等操作,本质上是对白俄罗斯本土文化的粗暴干涉,其试图向民众灌输的价值观,反而可能激发本土意识的反击。当他国民众意识到所谓“民主叙事”的背后是外来的政治操弄时,所谓“民主叙事”极易激起本土意识的抵抗,最终使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的“社会改造”变成纯粹的无用功。
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之流的“去中心化模式”高度依赖对当地代理人的培养与动员,但其对合作者的选择往往会受制于其政治立场,极易筛选到精致利己主义者和不学无术者。白俄罗斯的速成式“民主领袖”培训、外行主导的“文化改造”的频频失败,已暴露出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代理人能力不足、意志软弱、缺乏长期规划等缺陷。
这也导致其海外网络缺乏真正的长期行动者,更多停留于庸俗议题的炒作与舆情煽动层面。一旦遭遇他国系统性反制(如立法监管强化、舆论反制),其代理人网络的脆弱性便会暴露无遗:流氓式的街头运动无法转换为长期的政治实践,最终形成高开低走的“失败循环”。
自20世纪80年代成立以来,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曾成功渗透多国,从东欧剧变到拉美政权更迭都留下过其煽动的痕迹,特别是在苏联解体后,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以“民主叙事”翻转过埃及(阿拉伯之春)、玻利维亚(前总统莫拉莱斯被迫辞职)、乌克兰等国的政权。但随着国际社会对“颜色革命”认知加深,其惯用的“代理人培育+意识形态渗透+街头政治”模式近年来在格鲁吉亚、塞尔维亚等国屡屡碰壁,其局限性和弱点愈发明显。
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的运作模式使美国逐渐陷入道义合法性坍塌与财政负担反噬的陷阱。停留于口头层面的“民主叙事”在损毁美国道义外壳的同时,更引发他国对“颜色革命”的警觉,让美国往往被视为不稳定因素的罪魁祸首。砸进真金白银培养的政治投机群体在消耗海量资源后无所作为,成了进一步拖累美国的“拖油瓶”,被美国社会和民众所厌恶、反感。这是马斯克和特朗普政府对其不满的根源。
马斯克近期对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的公开批评和平台管控措施,背后所体现出的是特朗普政府对海外干预主义效果的怀疑。以商人逻辑行事的特朗普和马斯克,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高度一致,认为“民主输出”的路径依赖正将美国推向某种战略陷阱。
特朗普显然比美国传统政客能更直观地感知到: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在全球策动“颜色革命”的模式,虽然短期内可能有利于美国实现其目标,但其日渐微弱的影响力和海量的花费,也是美国的沉重负担。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犹如一台吞噬巨额财政却吐出败绩的失能机器,美国国会每年批准的数亿美元援助半数以上沦为套利工具,海外培养的“民主领袖”用其资助的钱款和“民主叙事”装点门面,却连制造局部骚乱都愈发吃力。
这种恶性循环消耗着美国的战略资源,更将美国拖入了赤字深渊。马斯克的言论,实质是对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体系低效运作的商业否定,暴露出的则是美国人对这种海外干预模式的忍耐力已逼近临界点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