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无意外,今天应该是你第一次看到一位投资者,尤其是稍微有一点点知名度的投资者,如此真诚的剖析自己具体投资中的问题。
自己关注以及操作港股市场和恒生ETF当然更早,但我们的第三轮指数投资计划投资恒生,开始于2015年9月1日。
如果不算2022年8-10月的暴跌,我们的恒生历史交易,只说买卖点,几乎已经可以用“完美”来形容。
当然,也有几次并非完美交易在最好的点位。不过朋友,你回头看当然能看出哪个点买入、卖出更好,但是当时,我们面对的是迷雾般的未来。面对的是2016年初“港股边缘化”时果断买入,面对的是2021年初大家叫嚣“拿回港股定价权”时果断卖出。至少从我这里讲,这几年的恒生买卖点,我已经不能要求自己能做得更好了。
但是,很可悲的是,几年过去,我们的恒生收益率只有20%左右。对,同期它本身甚至是下跌的。但是,它的走势不好,真的能让我们心安理得的认为自己20%的收益没有问题吗?
如果说是认真表达,我万万不敢说这样坐井观天的大话。如果说是完全开玩笑,倒也有三分认真和自信在里面。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历次写文章判断恒生的最高最低位多么准确,前文说的买卖点也是根据这些判断做出的。
恒生指数从1980年代初开始,就是一个极为极为规律的指数。原谅我不能把这个规律到底是什么开诚布公的告诉各位,但相信我,一旦你找到这个规律,那么恒生过去的高点低点你就会豁然开朗。
2021年初,从价值看,恒生指数估值接近30倍,而它的历史平均只有16倍。30倍已经是无论从绝对还是相对来讲都是历史最贵区间;
对投资体系未能100%信任。信了,但没全信。体系当时明确的发出大量减仓信号,却因为主观判断——比如恒生成分已与历史不同、成长性更佳等极为主观的理由——忽略了体系的信号。
教训:在投资中,机械的投资体系永远永远比人可靠。尤其是在体系中几个判断策略相互印证相互交叉的时候,一定要果断的坚决执行。是人就会有情绪,情绪会让人做错事。
没错,一定程度上,我“爱上了”恒生指数。它在16-18年A股表现不好的时候,凭借一己之力帮我们的计划拉住了收益率,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在历史上,它为我赚到了很多钱。再加上在2021年初它的仓位重、收益率高,我实在不想大规模卖出它。我不想跟它分开。
当时60%的收益率,与三年前——也就是2018年的收益率基本一样。我犯了一个极其低级幼稚的错误:三年前没卖,现在卖,不是白白贴了三年的时间成本?于是,我希望再涨一些才卖出,至少把三年的无风险收益赚出来。
当投资判断体系一而再再而三强烈发出大量减仓的信号时,我却因为爱和锚定了收益率未能执行,这样的教训,不能说不惨痛。
教训:永远不要爱上帮你赚大钱的品种。永远不要以收益率作为交易锚定标准。只有融入交易判断体系的价值和趋势,才是我们交易的唯二理由。
但对现在的我来说,分析自己的失误后可能会产生的嘲笑也好,质疑也好,不再信任也好,都毫无所谓。
更妙的地方在于,看过这篇文章的十几万朋友里,也有很多很多会因此受到启发,变得更加强大。(其中有些秃了)
我很少给大家推荐关于投资的书籍。但不多的几本中,就有一本我认为非常重要的《投资心理学》。投资是技术、是信息、是能力的比拼,更是情绪、性格、心理状态的战场。
没有人能够在投资的时候不受一丝丝情绪的影响,只希望自己未来能在这方面做得更好。相信投资体系,拒绝心魔诱惑。